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小说 >后汉长夜 > 第五百八十六章 人心难测

第五百八十六章 人心难测(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关羽虽然给了魏讽很大的帮助,甚至给他寄来了汉中王所刻的官印,但有一样魏讽最需要的东西,他却是给不了的,这样东西,就是兵。不错,要想在中牟成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兵,不然等到梁军回过神来,就算你有三头六臂,也终究是挡不住数万梁军的猛攻的。

既然关羽没有办法提供兵力上的支持,魏讽就只好自行解决了,他将目光投向了时任长乐卫尉的陈祎。长乐,是一座宫殿的名字,西汉时,高帝刘邦曾居于此,刘邦死后,接任的皇帝移居未央宫,而长乐宫则成为太后的寝宫。此宫之中仿照中 央诸卿,设有长乐卫尉、长乐太仆、司马和户将等官。长乐卫尉秩二千石,掌领卫士,守卫宫殿、门户,所属有长乐司马、长乐户将等。

当年为了让天子在中牟定居,梁祯曾下令依照长乐宫的布局,在中牟城郊给汉帝筑起了一座新的宫殿,仍然称为长乐宫,并且置长乐卫尉,统领数百卫士拱卫在天子身侧,当然了,这拱卫只是委婉的说法,直白的说法叫监视。

监视是一种没有赢家的行为,无论是对监视的执行者,还是被监视的对象,甚至是对下令进行监视的人而言,都是如此。因为既然是监视,监视的执行者就必然是下令监视的人的心腹,而且这监视的执行者是必须日日夜夜与被监视对象呆在一起的。若被监视对象只是一个泛泛之辈,问题或许还不大。但若被监视的对象,是天子这种天下共主,就另当别论了。

开始的时候,梁祯自然是派自己的心腹来监视汉帝的。但后来,梁祯又收到风声,称汉帝加冠之后,面容俊美,风采高雅,待人彬彬有礼,无论是跟何人,都能相谈甚欢。

梁祯一听,登时吓得面无人色,事关他知道,汉帝展露的形象,分明就是下臣梦寐以求的好君上!换句话说,就算汉帝无意收拢人心,时间一长,他身边的人,也会被他的魅力所折服,进而做出一些无形中对汉帝十分有利的事情来!

大惊之下的梁祯,不是没有动过废立之念,但这想法尚未成型,便被董卓一家凄惨的下场,给吓得无影无踪了。无奈之下,梁祯只好下令,缩短役期,即汉帝身边的童仆卫士,由原先的一年一换,变成半年一换。长乐卫尉、长乐太仆等官员,也是如此。

只是,这官员、卫士、童仆的更替,毕竟是十分耗时费力的一项工作。因此,当梁祯北败鲜卑,南灭袁氏后,就下令停止了这频繁的更替。而且,拱卫在汉帝身边的官员卫士,也不再是梁祯的心腹了,而是改为官员由尚书台举荐,梁祯批准,卫士童仆则从冀州各郡国之中征募,役期三至五年或许更长。

陈祎就是在这“改制”之后,被华歆领导下的尚书台,推举为长乐卫尉的。当然,华歆举荐他的理由,也不是什么德才兼备之类,而是背景干净,履历无可挑剔。原来,这陈祎是在灵帝朝开始,就担任议郎后,而后就一直陪同在天子身侧,无论是十常侍之乱,还是董卓迁都,都没有离开过宫廷。

所以,对汉帝而言,他是一名资历很老,且也算得上忠心的老臣,在华歆看来,他的履历之中,也明显没有结交天下豪杰的可能,与现在割 据一方的刘备孙权,更是毫无瓜葛。因此,由陈祎来担任长乐卫尉,是既能缓和汉帝与梁祯关系,又能使梁祯放心的两全之举。

陈祎到任后,工作也确实出色,几乎找不到一丝纰漏,因此梁祯即便有心,也因无错可挑,而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陈祎在长乐卫尉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七八年。

建安二十四年,魏境几乎是全线起火,梁祯手头纵使有二十万大军,但仍然抵不住东、南、西三线同时开火的惊人消耗。无奈之下,梁祯只好不断地从腹地调兵以填补防线上的漏洞,这其中,就有原先负责守卫中牟外城的部曲。而在外城的守军离开后,整个中牟,就只剩下负责拱卫汉帝的羽林军这支军事力量了。

因此,时任长乐卫尉的陈祎,就是这中牟附近,方圆两百里内外,唯一享有军权的人。故而,魏讽才会打起了他的主意。在魏讽的心目中,只要能够拉得陈祎一并起事,再加上有汉帝在手,除非梁祯亲至,否则,别的梁军还真不好打进来。

但问题,就出在了这陈祎身上。魏讽高看了陈祎的胆量。当初在魏讽看来,陈祎服侍汉帝,完全可以算是忍辱负重了一辈子,如此大的付出,是必然有着更大的索求的。但反观陈祎到任以来,对财帛方面,却是一点儿的兴趣都没有,而根据魏讽“世人所求,无非名利”的理论,陈祎对财没有兴趣,那就必定是对名有所求了。

于是,魏讽便亲自给陈祎送上了这“匡扶汉室”的可书于青史的美名。但怎料,当着魏讽面的时候,陈祎是一个劲地点头,但魏讽走后没多久,回过神来之后,陈祎却是越想越怕,因为数日前,耿纪、金祎等人被灭族时,所流的血,都还没有干透呢!于是,心惊胆战的陈祎,将魏讽意图谋逆之事,告诉了当时才刚刚率军退出邺城的梁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