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伞铺(第1 / 1页)
吴中地处江南北部,是借着运河发源起来的一个小镇。 吴中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常驻只有两百余户人家,却因其房屋高低相连、巷道曲折相错,极大地延展了镇子的空间感。 青石铺就的道路蜿蜒向前,白墙黛瓦流转身后,走过斑驳的小桥,回望沧桑的木楼。天空飘下细细密密的春雨,索性停了脚步,驻足长廊,凭栏唱和着船娘的歌声,看烟笼乌篷,看水墨如画…… 吴中的生意人不如北方人那般直来直往,没有晃眼的招牌,也没有响亮的叫卖,他们的店铺更像遗世独立出的一方小小天地,从门口那随性而就的牌匾上也看不出这家店做的是什么买卖,所有的美好宛转都被藏在那古朴幽静处,只待有缘人进,愿者上钩。 顾晓已在一家店前好奇了许久。 那家店门面不大,装修也很普通,但抓住她眼球的,是门楣上悬着的那块乌木匾,上面赫然写着“山葵叶”三字,笔画行云流水、利落洒脱,都说字如其人,想来其主也定非凡俗。 “还在猜里面卖的是什么?” 沈长风见她驻足,视线也跟着转了过来,看见“山葵叶”的牌匾,笑道: “我猜里面是买伞的。” “为何?”顾晓挑眉,不信。 他们刚刚一路看着牌匾过来,这条街的店名大多都有典故,即使不知道典故引自何处,她也能通过文字和想象猜个大概。唯独这“山葵叶”三字,她能联想到最靠谱的东西,就是宫里那种辛辣刺鼻的调料了…… 沈长风却不答,少见地卖了个关子,道:“先进去看看是不是?” 顾晓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下不服,抢先一步踏进了店。本想从前方回头看沈长风惊讶的样子,自己却先被眼前的景象晃花了眼。 伞,真的是伞。 整个房间几乎被各式各样的伞所覆盖:撑开的,收拢的,折叠的,半合的……伞面上画着花鸟虫鱼,画着远山秀水,画着如玉美人……有几把伞的伞面洁白素净,未描一物,只简单地题着几个字,却也带着股独特的韵味。 无数的伞如水般从屋顶泻落下来,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暖黄的灯光顺着伞面蔓延,为店里的布置添上了几分迷幻之感。 清越悠扬的声音从看不见的店铺深处传来:“两位客官可是来看伞?” 伞面上映出女子娉婷的身影,店铺的主人绕过层层伞墙,准确地停在两人面前。 秀眉凤目,玉颊樱唇,赫然是一位如画般的女子。 顾晓有些意外,之前看字画的风骨,她本以为其主会是哪个洒脱不羁的名士,却没想到竟是一个看起来如此娇弱的女子。 “这些字画,皆出自姑娘之手?”她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女子并不介意她的冒犯,温婉一笑,点头称是。 顾晓发觉自己刚刚问的问题有些失礼,连忙致歉。女子受了她的礼,也不多客套,坦坦然开始向二人介绍屋内的伞。 三人沿着路线逛了一圈。对于屋内的纸伞,顾晓皆爱不释手,忍痛割爱多次,最后在两把伞之间犹豫不决。她也想都买回去,只是店主在开始时便说了规矩,每一对客人来到此店,都只能带走一把伞。 “姑娘若是无法决定,不如让这位公子来选。” 女子指指沈长风,建议道。 顾晓无奈,现在也只得这样了。 沈长风依次拿起两把伞端详许久,最后选了底色为淡青色的那一把。那把伞的伞面上绘着碧水桃花,让他瞬间回忆与顾晓在桃花谷学艺的日子,虽只有短短一年,那段时光却一直被藏在他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二位真是一对璧人呢。”女子浅笑,将青伞用油纸细细包好,递给顾晓,“姑娘是个难得的有缘人,不知可能与姑娘相交一二?” “我叫顾晓,京城人氏。”这女子举止气质超然绝俗,谈吐有礼,让人很舒服,顾晓也有意与她相交。“敢问姑娘芳名?” 姑娘似是听到什么令人愉悦的话,粲然一笑,乌黑的眼眸明亮如星。 “我唤叶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