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刚体困难(第4 / 4页)
所以必须另寻物质,要么化合,要么创造。
化合自然不易,不然早就成功了。
先人不知道用了多少种方法,制取了多少新物质,却都无果。
创造物质那也不容易,技术就是问题。
就小宇所说元素周期表新物质,简直难如登天。
涅人类还没采集呢!更别说其他物质。
小宇不得不把目光离开元素周期表,而刚体便成为了下一个选择。
可刚体不过物理学设想的虚假模型,就像以太,哪有那么容易为真啊?
如果刚体成真,那么以太也有可能。
以太是科学家设想的真空填充物,虽然一方面很好解释了宇宙大爆炸,毕竟复制,但一方面违背了守恒原理。
无论如何,科学都是个坑,尤其在宇宙的一角,人类知道的实在太少。
宇宙很大,科学很远,可人类只在小小太阳系,却妄想破译宇宙奥秘。
是很痴心妄想,但也是技术无奈,总要慢慢突破,需一步一步来。
刚体并不容易,小宇才用的制取电子层,用电子重新谱写物质。
想象就知道难度,但在全球最有权威科学家华振天的认可下,全球最顶尖资源的资助下,实验还是可以投入尝试的。
经过无数次失败,无疑还是有所成就的。
可是制取出来的刚体太糙,虽然能抵御强压强攻,但还是糙。
相比于真正的刚体,确实很糙,虽然很顶用,但不耐用,几十年几百千估计就坏了。
真正的刚体是绝对光滑丝柔的,且至少拥有上万年的寿命。
那就是布中蝉绒丝绸,复杂的工序造就绝世产品,精力沉淀精品。
可是,一种方案的成功,也就预示着这种方案不再可以突破。
刚体虽然造出,且能承受上万摄氏度的高温,却还是不行。
真正的核聚变可不止上万摄氏度那么简单,至少门槛也是一万五摄氏度的诱导温度。
只有达到这个温度,核聚变才可以被启动。
后面还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所有的一切都十分艰难。
相比之下寻涅确实简单,但陈然就是不给力。
也不能全怪陈然,火星很大,即使设备充足,也一样无异于大海捞针。
哪怕将全人类送上去,地毯式搜寻也不对搜到,谁知道它储藏多深呢?
总是在涅成功被寻得之前,地球也不能放弃任何希望。
哪怕只有再渺小不过的一丝,微不足道也不足为据。
但,科技的屏障岂是人类简言之能够抵御?
解析电子,几乎是小宇穷尽大脑艰难想出的方案。
而且刚体本就虚无缥缈,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困难当然是很麻烦的。
因为有前者成功经验,所以再行动起来就会被限制。
思路限制,成绩限制,五一不是巨大的屏障。
全球人类也都在思考之中,在末日当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有的事情必须保密,有些事情可以分享。
小宇的想法就需要茫茫众人海来共同提出想法,但无疑都被小宇否决了。
科研的路很难,人们自然知道,所以也不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