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覆汉 > 第二十三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

第二十三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是这四个人。”李进目光中忽然有了一份莫名的神采,也不知道是不是河水反射的阳光映照在了他的眼眸里。“当日天气沉闷,后来还下了暴雨,而燕公当时就这么进来,强行征辟了我,还给我改了字,还要我以屯长之名带着三千族人随他征战,我李进从此以后也就有了自己的名号!而且,还在东郡战场上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大人物,除了关云长、董公仁、韩义公外,当时曹公、刘豫州、张翼德、夏侯元让、乐文谦、审正南、程德谋、高素卿、成居正,还有死了的魏子度,外加娄子伯、程仲德,竟然都在同一个战场,听命于同一人!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今日这仗都打成这个样子了,大家私下还一口一个燕公了吗?别人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名字中的人,实在是没法不尊重那位的。”

李典也是一时神往。

“后来,平叛论功,我还做了县令,成了咱们济阴李氏难得一见的朝廷命官,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学着最看不起我的关云长那般读起了书来……读不进去,读不懂,强逼着自己看了几本而已,但多少是懂了一些道理,再加上领兵这事是最容易积攒威望的,所以再回来之后,我便是族中真正的当家人之一了。”言至此处,李退之忽然停下不语。

不过,李进不说,李典也是心知肚明。

再往后,自己的父亲和二伯父先后染瘟疫病死,自己的堂兄李整在邯郸城下被关云长轻易杀死,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自己的大伯父李乾便和自己这位族叔开始有些龃龉。而等到前几年,曹公强推度田,自己的大伯父,族中最毋庸置疑的族长李乾却被曹公和自己这位族叔一起联手送到淮南……而和曹嵩、曹洪最终还是想通,与曹操恢复和睦不同,与张邈、边让干脆去刘表那里做了清客不同,李乾却是羞愤交加,直接病死在了淮南。

李乾既然身死,嫡脉三兄弟三家一时间竟然只剩下李典一个少年郎,族中大权自然尽数归入李进手中……这也是李典为什么对族中权力问题格外敏感的缘故,也是他为什么武事不彰的缘故。

说白了,李典一开始就不是按照家族继承人来培养的,他是按照死去堂兄李整的辅助来培养的。而等到李乾身死他乡后,流言四起,为了自保也罢,兴趣确实使然也好,反正李典从来没有从文到武转移兴趣的意思。反而是李进屡次提点,甚至主动将这个族侄带入军中,李典方才稍微接触了兵法,并开始正式习练弓马。

“还是那句话。”李进回过神来,再度看了一眼自己的侄子,轻松吩咐道。“不管你乐意不乐意,想还是不想,族中权柄一定是要交还给你的……我李进行得端坐得直,虽然志气微小,但生前身后自有所恃,绝不会因为天下人心崩坏,他人心存成见,便趁势自暴自弃,污了自己那微微志气的。”

李典无话可说,只能勉强恭维:“叔父大人自然有所恃,连燕公当日都说,叔父大人是当世名将。”

李进哑然失笑……这倒是他难得一个正面评价了。

原来,大约是前年的时候,因为夏侯惇和关羽在泰山的摩擦,引得李进与于禁交战于秦亭、苍亭之间,双方打了个平手。当时正值天下安定的大背景,所以不免引人瞩目,于是邺下就有人询问公孙珣,李进和于禁的领兵水准到底如何?结果,公孙珣毫不犹豫,直接说李进其人进退不失,足称当世名将,亦足以称量天下将才。

换言之,公孙珣认为,李进这个人应该就是天下名将的门槛,这对于当时因为李乾事件,还有协助曹操度田而引来无数骂名的李退之而言,无疑是个极高的评价,甚至有雪中送炭之意。

要知道,当时李进真的是名声落入到了谷底,甚至当时有人说他四姓家奴——为公孙氏所征辟,却在讨董之后成为袁氏臣子;为袁氏臣子却不能死节,反而转向投奔了曹氏;而为李氏族人,却助曹操处置族长李乾,以至于李乾郁郁于淮南。

李、公孙、袁、曹,岂不正是凑够了四姓吗?

而李典想到这里,也是不由心中微微一动,然后到底是年轻,面上直接稍有一丝疑惑闪过。

“想到什么了?”李进不以为意。

“没有……”

“阿典,叔父劝你今日有什么说什么,省的日后再也难问清楚。”

“敢问叔父大人。”李典小心询问。“今日这番交代,是不是近来要有什么大事?”

李进微微一怔,不由回头而笑:“你觉得会有什么大事?”

这一反问,便基本是承认了。

“侄儿不知。”李典一脸疑惑。“初时,侄儿以为叔父大人是要如传言那般举城而投燕公,但此时一想,俨然不对……”

“哪里不对?”李进似笑非笑。“再来一次弃曹而从公孙,岂不是正好坐实了四姓家奴之论?我记得从曹公弃濮水开始,说我欲坐实四姓家奴之论便已经在周边渐渐冒出来了吧?而曹公随后再败官渡,三弃汴北,四丢徐州,这种论调更是一日比一日多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