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心(他这样乱想,似乎无形中暴)(第5 / 7页)
语毕又看了眼唐榆:“你在拈玫殿守着,若我半个时辰后还没回来,你就直接去紫宸殿禀话。”
诚然她看得出,唐榆是不信她的话的。他读过很多书,又已很了解她,这份了解让他知道她的心思不会那么简单。
至于锦嫔本人,皇帝念及她已然亡故且诞育皇次子有功,又是因孝心才犯了糊涂,不再追究其罪责。
他在意她对卫川的心思,在意到她有一点安排,他都觉得是因为她放不下卫川。
原来他虽猜到了她的豪赌,却以为她只是被情爱之事迷了双眼。
徐思婉听至此处,心下了然。林氏再有诸多不是,原先也是天子宫嫔,更实实在在地得宠过。碍于面子,皇帝不会想看她死得惨烈;出于私心,大概也想让她自行赴死,保全最后的体面。
是以只过了短短三日,圣旨就从紫宸殿中颁下。锦嫔举家被抄,父亲凌迟处死,三族之内没为官奴。
她倏然又笑起来:“是呀,这事变数那么多,每一步都可能不遂人愿。若要一切如我所想那便称得上是旷古奇闻,真的要让他如有神助才行,我怎么可能傻到去赌这样的事?我实在不知你如何会这样想。”
徐思婉不由想起陶氏和锦嫔的死。
她们两个,都是她主动去见了并送她们上路的,自己要求见她的,倒还是第一个。
但因战事吃紧,这样的错处就变得不可容忍起来。徐思婉听闻那信差当日就被砍了头,默不作声地细品了半天各方的情绪,唤花晨备了笔墨。
.
其实纵使说八百里加急,偶尔出现意外误了时间也稀松平常。因为大魏幅员辽阔,途中实在难说会遇到什么,风霜雨雪、豺狼虎豹,哪个都有可能挡路,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月末,卫川上疏自请从军出征,皇帝准允,为宣国公府加封食邑。
然而话没出口,就听她唤起了人:“花晨,月夕,兰薰,桂馥,张庆,小林子,小哲子……”
一口气唤出十数个人名,最后才添了句:“都跟我走。”
一封早已在心中揣摩许久的信一刻后顺利写就,徐思婉将信装好,叫来唐榆:“你出宫一趟,去见兵部陶大人,务必亲手将这信交到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