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小说 >隋唐风云 > 第262章义军

第262章义军(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身为名门之后李秀宁倒是有一些积蓄,用这些钱她组织起一支数百人的私军。可这也就到头了,想要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光靠这点人是没多少用的。李秀宁终究是个GRIL,在那个男权时代,她想跟李神通和段纶一样组织起一支上万人的游击队只会更加困难。

李秀宁意识到只靠她自己是不行的,想要有一番作为,必须拉拢一下更有势力的人入伙,比如何潘仁。何潘仁在陕西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义军队伍,是一位实力强劲的大哥,是一位很值得拉拢的对象。不过对方是胡商出身,财大气粗,显然是没办法用钱收买的,而李秀宁此刻除了钱,能够信任的只有身边的一位家僮。

而这位叫马三宝的家僮,跟李秀宁简直是绝配。此人名不见经传,却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尤其是有一张神奇的嘴。李秀宁派他去说服何潘仁入伙,当时两边的势力差距基本在1:100左右,相当于还未上市的小作坊就想吞,其难度不言而喻。也不知马三宝用了什么招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何潘仁居然无条件投奔过来,甘愿听李秀宁差遣。随后李秀宁又用相同的手段,先后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邱师利等义军势力,组成一支异常团结的军队,这支队伍以李秀宁的绰号命名,是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娘子军’。(和后世的娘子军不同,除了李秀宁外,成员全为男性)

李秀宁三人在陕西辗转数月,给隋朝捣乱有余,攻城略地略显不足,所以他们就等着李渊来主持大局。所以在李渊渡过黄河时,他惊喜的发现,兵力又增加了一倍多,而且整个陕西境内几乎无可与他一战之敌。

得知李渊竟没鸟他,直接奔着长安去了,屈突通吓呆了。

李渊以及其部队的实力,屈突通是了解的,他们不但士兵战斗力强,每个指挥官也是异常优秀,是一支罕有的善战之师。屈突通自己估计,黄河以西应该是没有可与其一战的隋将存在。虽然屈突通有些消极怠工,可要是因为他自己不出活儿,让背后的公司倒闭,那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所以留下一部分人守城,赶紧追随李渊的脚步一路向西而去。

屈突通不愧是朝中老将,在路上时他就想好了可以阻挡李渊的最好应对手段。李渊所部善攻而他屈突通善守,只要在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中找一个不会被李渊轻易攻克的地点,他有信心可以死守住至少可保长安不失。

而屈突通选中的不会被轻易攻克的地点,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潼关。

潼关是与山海关齐名的重要关隘,在明清以前山海关还未显现出那么重要的的战略地位时,潼关就是‘天下第一关’。此处接连陕西、陕西和河南三省要冲,又是西进长安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不但重要还异常险要,最窄的地方仅可容单车通过,说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半点不为过也。

只要屈突通能快李渊一步与潼关守将刘纲联合,保证潼关不失,李渊这辈子就不可能对长安有想法了。

可惜,屈突通还是慢了一步。潼关地位之重要,老谋深算的李渊怎会不知。他的优势就是比屈突通速度快,早已派了刘文静去堵住屈突通,让王长谐攻潼关。

刘文静不仅可以搞阴谋,还可以搞外交,必要时也可以打仗,是一位经典的复合型人才,在潼关之外,他成功的阻挡住了屈突通西进的脚步。而被屈突通寄予厚望的刘纲,则是一个脓包,占据如此优势的防守位置竟被王长谐破关而杀。

屈突通心如死灰,他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就此化成了泡沫。人算终不如天算,潼关反而成为他支援长安的最后一道关卡。

除了派刘文静堵截屈突通,李渊还部署了一系列军事行动。首先派刘弘基与殷开山攻长安故城,然后由李世民取司竹园,何潘仁、李仲文屯兵阿城,李建成抵长乐宫。对长安城(大兴城)行成四面八方的包围态势。

所有的行动都布置到万无一失之后,李渊才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率领后面主力部队,从冯翊(今山西大荔)西进,并于十月初四,抵达长安城下。

夺取长安城,是李渊战略计划中最重要的目标。长安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里面包含的意义。这座城市是杨坚一手建立起来的,象征隋朝统治根基的首都,只要拿下长安,就是拿下隋朝几十年基业,以及政权合法性,这是无数人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而现在这座城市就这么裸的展现在李渊面前。

远远的眺望恢宏无比的长安城,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李渊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万千。

从长安到太原这段路,他走了二十年,从太原回长安,他走了五个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