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纸上谈兵(第2 / 3页)
而且就算能全面禁止,你把互市封了,每年赏外族的钱,人家不花掉换成生活用品,难道攒起来当废铜烂铁吗,人家要你钱没用,自然就反啦!
如果要全面剿灭对方,又没钱,武帝集几十年的财力才重创匈奴,大雍眼下根本负担不起这个开支!
至于教化?外族都是强者为尊,自然不会鸟你大雍“君君臣臣”的那一套。所以在边防不足,无法武力消灭,说理又没用的情况下,大雍拿鲜卑乌桓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反而借贸易割对方羊毛,用经济手段控制对方不会死得那么快。
但是肯定不能这样说,因为乌桓可能勾结了张猛,是叛贼,汉贼不两立,用经济手段控制对方的方法绝不能提出,否则就有附逆贼的嫌疑。
槽点太多,陈瞻一时太过激动,眼前又是一黑,幸好经验丰富眼疾手快地扶住一旁的茶几,震得茶杯翻到,“啪”地一声摔到地上。
两名侍从闻声而来,站在房门前询问:“公子,有什么吩咐吗?”
陈瞻缓了缓好多了开口吩咐:“没事,失手打了茶杯,你们想起忙吧,一会叫你们再来收拾。”
两名侍从应了声“是”便退下了。
经过这一打岔,刘荣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这句话说得太重了,赶忙解释:“陈兄恕罪,刚才荣失态了,我这话不实在是映射陈兄,只是不忿于朝中衮衮诸公尸位素餐……”
刘荣此前都是一喷到底,鲜少服软道歉,一句真心的道歉话说来也别别扭扭,听起来倒似在阴阳怪气一般。
陈瞻知他没有坏心,不欲计较,轻笑一声,抬手止住了刘荣的话:“我知刘兄没有坏心,刘兄实不必解释,还请刘兄心平气和地听我说几句话。”
刘荣正是理亏的时候,当即坐好:“陈兄请讲。”
陈瞻叹了口气说道:“鲜卑乌桓者,性贪暴而无信义,道暢则驯,时薄先离,我当然知道此二者是我大雍之患。”
陈瞻害怕刘荣再次打断他,便首先将这事定下了基调。
他不同意刘荣的观点并不是支持媾和外族,而别的原因。
刘荣听得这话只能按下一肚子话,听陈瞻继续说。
陈瞻叹了口气:“我当然知道刘兄所说的防御体系可以抵御入侵,保我大雍百姓平安。但是,朝中实在是没有银钱了。刘兄啊,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呢?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我又何尝不想肃清边患呢,但是现在朝廷连发给乌桓的军饷都给不出,根本没钱维持前雍鼎盛时的那一套边境的防御体系。”
大雍的边患等等一系列问题,大都是由于财政危机拆东墙补西墙制造出来的。
比如乌桓本来只不过是东胡的一个小部落,借助大雍清空辽东和漠南匈奴之后才在占据了一块地盘,之后又趁着大雍前后之交的混乱,占据了燕山北部地区,朝廷无力整治,才不得已拉拢乌桓的上层,给钱给粮,让他们抵挡匈奴,鲜卑的冲击,成为大雍北部的屏障。
这一雇佣关系一直持续到了先帝时期,眼下鲜卑坐大,朝廷也颓势渐显,大雍无力抵御鲜卑的压力,这个政策才逐步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