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斗米折腰(第4 / 4页)
说个笑话,
给你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一百万担军粮,以出发半年为目的地计算。
战争开始前,运粮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从出发到目的地,急行军三月,正常行军半年。
按照两万作战部队,八万运粮部队来说,一百万担军粮看起来也是够得。
然而,别忘了,古代士兵很少能吃上副食,没了副食,那饭量只会更大。
三大碗饭只能抵你现在一碗,还是十分耐饿的粟米(小米),并非我们现在吃的精米。
另外就是运粮部队,消耗更甚。
因为运送粮草,所以比作战部队更加辛苦。
许多人食量之大,绝对让你瞠目结舌,一天吃七八升的大有人在。
有的,一天吃他娘的一斗都还嫌不够。
让这些个干饭大王在你部队里,吃上三五个月。
恐怕,你这运粮大军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先得跑掉一大半人。
即便你到达了目的地,万一短时间内无法击破敌人,双方便会僵持。
而对峙,又会耗上数月,半年甚至更长,后方粮草必须源源不断提供,才能让你和你的大军不至于饿死。
而大部分运粮部队的士兵,说白了,就是普通农夫。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放下了农作,放弃了插秧,来押运粮草的。
常言道,春耕秋收,这种战争消耗,在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哪个支持的起?
而一旦军粮出了问题,那么,无需敌军攻打,自己也就先行消散了。
这也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兵家名将所强调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兴师莫难于转饷,军无辎重则亡。
为五斗米而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