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收复燕云的时机(第6 / 9页)
连日的激战,让燕京城下堆满了尸体,十分惨烈。
只是赵海平看着这座雄城,却并没有跟邓元敬将军讨论具体的攻城方案,而是说起了这座城的历史。
毕竟攻城的方案已经制定,该做的准备也都已经做到了。此时能否攻克燕京城,就全靠意志力和硬实力。
无数士兵架着云梯,奋勇争先地向城墙上攀爬,而后方不断有投石机向着城上投掷石块,冲车也在盾牌兵的护送下,向着城门前进。
赵海平感慨道:“每次读齐朝的历史,燕云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燕云十六州所构成的立体防线,是整个北方疆域的屏障。一旦没有了燕云,北方蛮族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再无地形可阻挡。
“就像是‘守江必守淮’,究其原因在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有着密集的水网,能够有效地阻滞蛮族的骑兵。而燕云也是如此。
“齐朝自建国起便没有燕云,而之后的几次用兵也全都以失败告终。许多人在说起齐朝为何屡战屡败的时候总是会说,因为燕云并未在齐朝手中。
“可是,前有梁朝,后有大盛,哪个朝代从一建立的时候手中就有燕云了?每一寸疆土,不都是用血汗拼杀出来的吗?
“唯有齐朝,在开国之初就已经有了迟暮之相。
“邓将军,依你的看法,你认为齐朝有没有收复燕云的机会?”
邓元敬将军荡平贼寇之后,后半生基本上都在北方抵御北蛮,对于北方的地形自然是了如指掌。
而且,邓元敬将军也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喜好读兵书,也喜欢读史,在这方面自然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他略一思考,然后说道:“机会自然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机会,是后周时世宗皇帝亲征。当时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幽州城下,可是在双方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之时,后周世宗却一病不起,最终功败垂成。
“第二次机会,是齐朝刚建立时,太祖皇帝同样可以选择先不扫平南方诸国,而是先北上攻取燕云。当时辽国正是昏君在位,国家混乱不堪。然而,齐朝太祖却仍旧认为辽国势力强大、不可硬碰,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
“可就是这个方略,让齐太祖也失去了收复燕云的绝佳时机。因为等齐朝扫清南方那几个小国之后,辽国臣子弑君、换了皇帝,政局步入正轨。
“其实,当时若能先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再回头去打南方几个小国,不是旋踵即灭吗?
“想当年,我大盛朝太祖皇帝虽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但该打硬仗时也从不含糊。虽然大盛朝刚刚建立,但几次征讨北蛮可谓是果断无比,这才有了大盛朝开国时的文治武功。
“若是我朝太祖也认为应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恐怕一旦失去了战略窗口,再想收复北方也会变得难上加难。”
邓元敬将军稍微顿了顿,继续说道:“等到了第三次机会,便是齐太宗北伐了。
“当时辽国已经结束了内乱,实力快速恢复。而齐太宗又不善于用兵,久攻不下之后又在野战中输得一败涂地,直接将自家的老底给漏了个干净。
“第四次机会,便是联金灭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