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一个人全干了!(8000字)(第7 / 10页)
就算皇帝让这些太学生先筛选一番,总结得简明扼要之后汇报,自己再口述、由太学生们禀笔,这也是相当可怕的工作量。
而百官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官家或许能坚持那么两三天,但绝对不可能长久!
因为要处理这些奏章,可不是随便写个“知道了”就行了的。
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皇帝必须分得清楚,否则就有被架空的危险。
群臣发现皇帝根本无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地事情,那么就会开始动歪脑筋了。
就算皇帝能坚持一天两天,那一个月呢?一年呢?十年呢?
难道你作为皇帝,一天都不休息了吗?
总之,官员们觉得皇帝绝对不可能坚持下去,即便能坚持个十天半月,后来的处理效率也会飞速下降,体力脑力都跟不上。
坚持下去,胜利还是会属于群臣的。
只不过担任吏部尚书的王世雍,却越发觉得不对劲了。
因为从皇帝给他批阅的奏章来看,这位年轻的官家不仅没有累得昏了头,反而脑子非常清楚!
王世雍奏疏中的那些小心思,全都被无情点破,皇帝责令他老实照办不要耍花样。而且,每次回复的都是简明扼要,直指要害,甚至比有宰执的时候,处理得还要更加顺畅。
王世雍越发害怕了。
他隐约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危险。
如果对皇帝来说,包括宰执在内的群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替代的……
那么,他能干出些什么事来?
……
垂拱殿旁的文德殿。
此地本来是皇帝每日上朝和退朝前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显得热闹非常。
几名太学生在这里被安排了坐榻,正在翻阅堆积如山的奏疏。
而他们每翻阅完了一批奏疏、彻底了解了奏疏里说的事情之后,就会轮流来到樊存的面前,向他简明扼要地汇报奏疏中的内容。
而樊存则是按照盛太祖的建议,口头给他们批复,再由他们回去在奏疏上批红。
最开始的时候,樊存和盛太祖当然也要看这些人披红之后内容,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说的意思。有没有出于能力或者动机的原因,做出的一些歪曲或者修改。
第一次发现只是警告,但第二次发现就要治罪,第三次发现,就得换人了。
经过大约两日的整顿,这些太学生总算是基本适应了整个流程,并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