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衣绵还乡(第3 / 3页)
“如果几年后,你弟弟长大了,还不让你去从军,你就可以凭木牌告乡蔷夫和里正就不会为难你了!”书吏回答道。
“万一你们写错了,怎么办?”小伙子好奇地问。
“那我们就要受到解释错误那条法令一样的处罚。”书吏答道。
“这木片这么好用,我可要好好收起来,回去了给乡里其他伙伴们看看,省得他们也来跑一趟!”小伙子说着,拿着木片,高兴地回家了。
在南阳郡,黑山的名声虽然大,认识他人的却很少,黑山好奇地问书吏,道:“每天来咨询律法的都这么多吗?”
“平常很少人来问,一到征兵时,或者是有许多军人回乡探亲时,就许多人来问了!你想,三年前跟黑山将军出去的,现在回来的个个都大夫以上了,良田、奴仆、房子全部都有了!谁不心动啊!”书吏答道。
在县城转了一圈,市井并没有关于赵太后的流言,黑山便放心了!
告别了老师,黑山带着侍卫驰马回趟老家张庄。张庄已经大变样,宽敞的官道已经可以直达路上不断有牛车来往。山下的稻子开始变黄,山上的山地种满了玉米。河边芧草屋早已经不见了,一排排青砖黑瓦的四合院,一派富裕安康的农家村庄。
村里有两座大房子,分别是黑山的和张进家的,而两家都没有主人住,只有仆人在家。黑山竟直回到家中,管家刘成见黑山回来,急忙招呼着其他人人来行礼。
院里十分热闹,竟然有七八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玩得正开心!
“这些孩子们都是您的小奴才!三年多前你让大家可以自由结婚,一下子就成了九对,转眼孩子们都在地上爬了,还有几个正在吃奶呢!”刘成说道。
“等下我就让里正给你们办理赎身手续,入了民籍,不用再做官奴了!怎么样?黑山说道。
“别了,我们都愿意做少爷家的仆人。不用服徭役,收入也不比村里的人低。比村里人活得更自在。别人都羡慕我们呢!”刘成说道。
“但是这些孩子们转眼就长大了,难道让他们继续做官奴?”黑山问道。
“我们都商量好了,过几年,我们请两个先生来教他们习武、识字,长大后再送到您的身边,让他们自己立功赎身。现在天天有人来找我,托关系要将孩子送到你身边为国效力呢!”刘成说道。
“你去准备一下,晚上请里正和乡三老来吃饭!我去看看陶窑。”黑山吩咐一声,来到旁边的陶瓷坊。
陶坊现在由文主要负责,大哥光也是过段时间才回来一次,现在早已经不烧烟囱了。今天刚刚好出窑,窑口摆满了茶杯、茶壶和酒杯、酒壶等产品。黑山和大家打了招呼便拿起产品认真看了起来。由于大哥的陶器烧成温度高,还上了釉。显得十分古朴、漂亮。
“这些产品卖得怎么样?”黑山问道。
“现在卖得很好,烧好了全部运到咸阳,由你大哥自己卖。地上次回来说,现在一个杯子能卖五十钱。这一窑就是十几万钱。只是成品率太低了,许多商家找上门来要卖我们的产品,都被你大哥拒绝了!”文介绍道。
“今天开始,你们先烧制一批陶盆,把壶和杯子放入陶盆再烧制,成品会高很多。还有,以后每个杯子全部打上‘光’字的印记。我们这陶坊改名为‘南阳光窑’。成品全部运到咸阳。谁来都不卖。一个杯子五十钱太便宜了,最少要卖五金还差不多。”黑山说道。
“这东西能卖得比金子贵?”文惊讶道。
“在我看来,这么漂亮的东西,就应该比金子贵!”黑山答道。
晚饭时,黑山对里正和乡三老说道:“三年前,你们把十二名大河乡子弟交给我,除了一死一伤,另外十人都是官大夫以上爵位了,有两个到外地任了县尉,这些都是乡党子弟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并不是我特别关照。沙场立功没有捷径可以走!上将军王翦的儿子王贲,也是从小卒开始,大小四十多战,几次重伤才拼到重步军主将,以后但有要入伍从军的,我希望各位乡党子弟平时多读书习武,战场才能多立功少流血,这才是正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quge.com。书趣阁_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shuq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