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第1 / 6页)
不愧是王佐之才,这份对朝堂政治的敏感性,和对人心人性的洞察力,让人惊叹!
董拙将文书放到旁边的案几上,手指轻轻在文书上敲打着,淡淡说道:“别的安排倒也还可以,只是外放的这几人,未免太便宜他们了。”
法不责众,首恶必诛!
总要给这些朝臣一些教训和震慑,而这几个头目的脑袋,无疑是最合适的。
荀彧脸色微微一变,沉声道:“太师,这些人只是一时糊涂,做了些错事,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如今他们都已经幡然悔悟,决定自请外放,从此不再干涉朝堂事务。
还请太师慈悲为怀,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好一位王佐之才!
果然是有胆色!
已经很有没有人,敢在董卓面前如此说话了。
世人皆知,董卓残暴。
敢用如此口气,如此态度跟董卓说话的人,基本都已经被他送去见阎王了。
虽说士人讲究轻生死,重义气,但也没必要做无谓的牺牲。
所以久而久之,不管士人心中是如何怒骂董卓,至少在面对他的时候,还是摆出毕恭毕敬的姿态的。
但此时荀彧却摆出这幅态度,这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董拙,如果他一定要杀了这几个反对朝臣头目,那就连他也一起杀了!
毫无疑问,荀彧是在赌。
他是在用命赌,赌他在董拙心中的地位,要高过那几个反对朝臣头目。
当然,他并非是盲目的赌。
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他发现董拙此人,虽然凶残暴虐,但绝非无志之人。
“董拙心中当有吞并山河日月的大志向!”荀彧心中暗道。
而有此大志的董拙应该知道,荀彧的重要性,远在几个即将远离朝堂的朝臣之上。
为了几个以后对他毫无威胁的朝臣,而将荀彧也除掉,这对董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基于这种判断,荀彧才会做出这种以死相逼,用命来保护那几個朝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