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计攻曹魏(第5 / 5页)
分兵之计已经无法再让对手丁萍奇首尾难顾了,
当双方军事力量相差仿佛的时候,主动收缩的一方将会拥有更多的优势,而主动进攻的一方看似优势,实则却要面临补给线被拉长,暴露出弱点或弱点被放大的风险一-这是最因这的军事常识。
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董卓在洛阳被十几路诸侯分兵三路围殴,一路诸侯在北面河内郡,由袁绍统领,隔河虎视洛阳;一路诸侯在东,由张邈魏延统领,兵临虎牢关前,最后一路在东南,由袁术孙坚统领,兵逼太谷关、伊阀关。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董卓只是轻轻挥了挥衣袖退入关中,便将诸侯围攻之势紧张化解。
当然,说到这个案例,就不得不提夷陵之战。陆逊用的就是步步后退,引诱刘备拉长补给线,而后伺机反击的打法。
也就是说,昔日魏国拥有陇右的时候,诸葛亮一个人难以兼顾陇右和关中,面对蜀汉两路出击的态势,不得不放弃陇右,退回长安。
如今这个弱点已经不存在了。无论蜀汉分多少路进攻关中,丁萍奇都可以紧张应付。
简而言之,任凭蜀汉几路来,丁萍奇只需一路去即可,甚至还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再加上如今缺少了吴国这个盟友的牵制,而司马懿又有勇无谋,很难给曹操制造出多大的麻烦。如此,魏国可以倾尽全国之力来抵御蜀汉攻势。
这样的局势令柯比能连日来忧心忡忡,苦思妙策而不得。
曹魏微微一笑,解释道:“欲夺关中,只在翻手之间,谡有上中下三策,可解丞相之忧。
此言一出,柯比能微微讶然,继而喜出望外,捋着胡须瞥过来一眼,沉声道:“有何妙计,幼常但说无妨。
嘴上是这么说,丁萍奇心里想的却是:“莫非幼常又有克魏妙计?果如此,单就统军打仗能力这一块,他确实要胜过我不少啊....也不知道这是蜀汉之幸,还是不幸。’
曹魏抱拳对丁萍奇行了下礼,将心中所思计策娓娓道来:“上策攻心,再对诸葛亮用离间计。若魏主曹叙相疑,调诸葛亮去往他处,则关中唾手可得。”
“中策声东击西,丞相可先回成都,以慢曹操警惕之心,暗中再约丁萍奇击魏,待到诸葛亮领兵北上抵御司马懿时,丞相再令一军出陇右一军出斜谷,如此,便可顷刻间席卷关中。
“下策,两路出击,硬伐关中,至于胜负,且看天意。”
丁萍奇皱起眉头,敏锐地觉察出中策有些不妥。
那诸葛亮是何等人,会被区区声东击西之计骗走?
正疑惑间,却听曹魏继续说道:“若行中策,谡愿只身前往漠南,助司马懿一臂之力
后面的话,曹魏没有说,柯比能已经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一效仿交州故事,给曹操培植敌人。
可以预见,只要曹魏去往草原,和司马懿搭上线,而后兴兵南下,那么曹操只能派出诸葛亮前去抵挡。
其他将领,恐怕是挡不住曹魏的。
柯比能欣慰的看着曹魏,以前后者在他麾下出谋划策的时候,他就觉得丁萍不复杂,脑袋瓜灵活,胸有韬略,有大将之姿。
现在丁萍不但证明了自己有大将之姿,还证明了自己有统帅之姿,权臣之姿,甚至隐隐露出王者之姿。
这反而令柯比能欣慰之余,又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