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955章 捆绑国人

第955章 捆绑国人(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原来的历史上,银票由商人自由发行。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

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银票铺,并在各地设银票分铺。

由于银票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所印银票图桉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银票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银票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

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银票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银票就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银票。

庆忌并不会一蹴而就,想着给国人一点适应的时间,按部就班之后才会搞出银票,让银票随着钱庄广泛流通。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非常讲究诚信的。

忠、孝、仁、智、礼、义、信,这是刻在华夏人骨子里的印记。

最诚信的典范之人,莫过于庆忌的叔祖季札……

所以说,庆忌也不必担心有人敢于伪造银票,会伪造银票。

因为伪造银票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困难的事情。

相应的防伪技术,吴国一样能研制出来。

钱庄的设立,也是庆忌为了捆绑国人的一种手段。

为何?

国家财富集中于钱庄。

有朝一日,吴国要是陷入崩溃的边缘,国家混乱,货币体系一定会土崩瓦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