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迁楚地之民(第3 / 4页)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舍必有得!
吴国要是迁都于郢,有利有弊。
具体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哪怕是孙武、范蠡这样有着远见卓识的大才,都不好说……
“不妥!”
听见公子恒的迁都之主张,还不等庆忌发言,站在一边的公子熙便勃然变色,朝着庆忌进言道:“父王,恒弟所言,大缪也!”
“金陵,为我吴国之军事、政治、经济之中心,父王定都于金陵十余年,而吴国大兴,成就霸业。”
“金陵是为我吴国的龙兴之地,岂能随意迁移?”
“不可否认,郢都、宛城,的确是天下之重镇,吴国迁都于那里,可保故楚之地安宁,社稷得以永享太平。”
“然,我吴国的根基何在?”
“吴国的根基在于江东,而非是江西,动辄迁都也,尤其是从金陵远远的迁到郢都或者宛城,恐怕吴国的臣民都会有所异议。”
“此为国本,妄动国本,怕我吴国有肘腋之疾,日后更有累卵之危!”
“……”
公子熙所说的这一番话,也不无道理。
实际上,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哪怕是庆忌,都一时之间很难取舍。
“父王!”
公子恒立即反驳道:“金陵固然有王气,龙盘虎踞,坐控江淮,却偏居于东南一隅之地。”
“若一直定都于金陵,儿臣唯恐我吴国的霸业仅限于南方,而非天下!”
“宛城、郢都的地理位置险要,且依山傍水,有形胜之地,进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