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517章 南阳有王气

第517章 南阳有王气(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范蠡见状,偷偷的瞟了一眼庆忌,然后缓声道:“大王,金陵城地处东南一隅之地,虽临近中原,地理位置却比不得宛地。”

“若大敌是齐国,金陵作为我吴国的都城,自然是无可厚非。然,现在吴国的头号大敌是晋国,而非齐国!”

顿了一下,范蠡又正色道:“大王,臣已经为吴国谋划过。”

“宛地,及其附近城邑,临近于中原,坐控南北,西面是楚,北面是成周,以及郑、许等诸侯国,有山有水,遍地是沃土。”

“而且宛地三面环山,要塞环卫,既有江南鱼水之乡的面貌,又有北方之日常风俗。”

“除了交通不够便利之外。大王,臣以为宛地完全具备了作为吴国新都的全部条件!”

一听这话,庆忌就陷入了沉思当中。

宛县,即后来的南阳,这个地方的确是了不得的。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

最着名的是四圣: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

还有刘秀、黄忠、邓艾、文聘、百里奚等等,总而言之,这个地方诞生过许多的历史名人。

最关键的是宛地(南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传说,大禹治水始于南阳淮源。

大禹治水在疏通了淮河之后,登山标木,测定高山大川,治理了“九山”和“九川”,把天下划分为九大区域即“九州”。

为了有效地治理九州,大禹特地修建了一条可以贯通各地的道路——夏路。

夏路从关中过武关至南阳,由南阳向北达中原和东方各州。

夏路连通九州,而南阳是其交通轴心。

由此可见南阳的重要地位。

而且,南阳历史悠久。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