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帝师 > 第一百六十章 悲怆的顾世子

第一百六十章 悲怆的顾世子(第4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自此之后,金陵旧都,再非朝廷官员“流放养老”之地。接到转调官文的文武,也不会哭丧着脸,哀悼前途无望。

    不耐勾心斗角,喜好做学问的朝官,纷纷动起心思,甚至主动上请,转调南京。其中就有王守仁的亲爹,现任礼部侍郎王华。

    王侍郎想得很清楚,以他的能力,做到一部尚书已是极限。入阁之事,根本想都不用想。

    与其留在顺天,不如请调应天,修书立传,开办书院,远播贤名,为儿子的前途铺平道路,拓展关系。

    内阁相公,六部九卿均已耳顺古稀。天子不及弱冠,今后必重用少壮。

    朝中的人脉固然重要,“新人”更不容忽视。

    天地君亲师。

    血缘之外,再没有比“师生”关系更为牢固。

    王守仁有剿匪之功,至双屿卫驻守,更是难得资本。他日还朝,至少也是六部郎中。如立下大功,侍郎也非不可能。

    父子同朝为官,不算稀奇。同朝之内,子超父品,却会为世人诟言。功劳再大,也有可能被降品。

    前宋科举既有此例,何况今朝。

    为免王守仁被压制,抱负不得施展,王华立下决心,主动请调南京。

    奏请递送文渊阁,内阁商讨之后,知其去意已决,上奏天子。

    朱厚照考虑数日,将奏疏压下。遣刘瑾至侍郎府传口谕,王卿家父子皆国之栋梁,朕当重用。

    旋即,王华被授太子少保,升礼部尚书,仍留顺天任职。

    王守仁知悉,写成家书,快马送入京城。

    看完之后,王侍郎当即掀桌。

    什么叫外边很好?什么叫正在格物,不便入京?什么叫钻研霸道,欲为国朝开疆?

    当他看不懂字面下意思?

    这不孝子分明在说:爹,儿子心里有数,别瞎忙活,省得越帮越忙。

    越想越气,记起王守仁少时,王华顿觉手痒。相隔十余年,又生出揍孩子的**。

    在这一点上,王侍郎和谢阁老很有共同语言。

    只不过,对儿子下手之前,还需找杨探花聊一聊人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