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监军北上(第4 / 10页)
赵佥事出身武将世家,祖辈曾随太宗皇帝靖难,未得功臣铁券,却实打实得天子信任。
纪纲倒台之后,赵氏先祖代行指挥使之责,历代子孙,除非烂泥扶不上墙,否则,必把握权柄,执掌南镇抚司。
赵氏不显山不露水,根基却不亚于朝中勋贵。
没吃过猪肉,好歹见过猪跑。
家学渊源,就算是纸上谈兵,也比谈都没法谈的强。
“就他了!”
杨瓒左手握拳,敲在右手掌心。当即修书一封,遣人送往南镇抚司。随后唤人送一碗汤面,“我在书房用。晚膳无需再备。”
“是。”
长随退下,杨瓒淅沥胡噜吃完面,喝下整碗骨汤,擦嘴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一边思考,一边消食。
待长随收走碗筷,房门关上,杨瓒走回桌旁,铺开纸张,提袖磨墨。
不过两日,关防印信及监军牙牌便能备妥。
临行之前,杨瓒必须留一份奏疏,不求发挥多大作用,只望朱厚照将要犯熊时,能拦他一拦。
对部分官员的行为,杨瓒一样痛恨。但是,如在回京前所言,还不是动手的时候。
鞑靼叩边,边镇危急,战火随时可能烧过密云。
这个关头,君臣必须一心,京城必须稳。
火气再大,也不能马上喷。至少要等到蓟州危急暂解,鞑靼被撵回草原。
少顷,杨瓒放下墨条,转了转手腕,从笔架选出一支狼毫,饱蘸墨汁。
酝酿片刻,悬腕纸上,落下重重一笔。
“臣都察院佥都御使杨瓒,奏请两事,上乞天听。”
“圣祖高皇帝开国,太宗皇帝垂统,国威赫斯百年。”
“今羁縻卫所驰废,边镇武备不整,京卫疏于操练。”
“武将不勇,何能统领百万。”
“故臣乞陛下,查五军都督府,点南北两京公侯伯以下子孙,无论袭位与否,年十三以上者,俱考校兵法武艺,能者授职,弱者送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