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遇刺(第4 / 11页)
“虽早、午朝不辍,于政事并无见地。仅凭一面之言,即罢黜朝官二十余人,引起众怒,君臣渐有水火之势。”
“群臣不服天子,内阁相公袖手旁观。”
“其顽劣之举,实不必赘述。”
可以想见,收到这样的消息,藩王会作何感想。
安于一隅者,多会摇摇头,叹息一声,弘治帝后继无人,仍歌舞取乐,醉生梦死。心怀大业者,例如安化王和宁王,不说拊掌大喜,也控制不住嘴角上翘。
好啊!
登上大位,仍不改玩性,不纳臣谏,不是混用还是什么?
这样的天子,如何能坐稳皇位,安抚万民!
王府长史的动作,锦衣卫和东厂皆一清二楚。
送信人出京之前,信中内容便已送到牟斌王岳案头。
看到密信所写,两人都觉可笑。
牟斌是厚道人,摇摇头,嗤笑两声便罢。
王岳没那么厚道,当着戴义等人,点着安化王府长史的密信,讥笑道:“愚人之见,何等可笑!”
简直是蠢得冒烟。
手下都是这样的蠢材,还敢觊觎天子江山,想着垂统万民?
做梦去吧!
不过,朝中的假象,长史的误会,倒方便锦衣卫东厂动作。
秘密遣人出京,潜入藩王封地,有针对性的搜集情报,凡心怀不轨,别有图谋,必会被查得清清楚楚。
物证在手,人证押入京城,事发之后,想抵赖都不成。
当日早朝,就天子三天两头出宫,往豹房游玩之事,奉天殿中又吵得热闹。
持反对意见之人,并非全无正心。
天子年少,性格不定,好武爱玩,有宠信奸宦之忧,于国于民,都将成为隐患。纵观历朝历代,稳重的未必是明主,爱玩到不理政事的,百分百都成昏君。
奏疏送入内阁,刘健谢迁生出同样的担忧,欲成谏言,却被李东阳拦住。
“天子不喜读书,然绝非顽劣。登位至今,除最初两月,无有懈怠朝政之时。此封奏疏所言,全无根基,多为揣测,实不必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