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悲怆的杨御史(第4 / 10页)
消息传出,附近岛上,陆续有人迁移至此。村落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有六十余人。
村人修建完房屋,便每日出海打渔,捡拾海货。
重录户籍之后,可至钱仓所办理路引,逢月中,到岸上交易,换回米粮蔬菜,生活逐渐变得安稳。
剿匪之事将近尾声,徐诚孙老三落网,徐氏一族倾覆,附近海域的贼匪都会明白,和官兵作对,必不会有好下场。
聪明的,要么主动来降,要么拖家带口往远海行去。否则,等沈岳落网,杀顺手的官兵必会调转矛头,让他们见识一下火炮之威,刀锋之利。
当下,沈岳是块喷香的鱼饵,还不能死。
无需杨瓒提醒,熊指挥使等人都会明白,围着沈岳藏身的海岛巡逻,必有擒获。
沈岳未必会甘心,总要挣扎反抗。
无奈,其手下多已离心,势力削减七成。仅靠几个倭人,几艘海船,再掀不起多大风浪。
“鱼饵就要有鱼饵的自觉。”
看过三位指挥使送来的兵报,杨瓒相信,继续下去,不出两月,浙海上的匪贼将少去九成。余下一成也会吓破胆,慑于官军之威,轻易不敢上岸,更不敢祸害百姓。
兵事,他了解不多,帮不上太大的忙。
凑集“军饷”和“犒赏”,则不是问题。
台州的的“朝贡”船只已经拿下,阿卜杜勒的三个兄弟,皆被送到双屿,关押起来。
起初,当地官员不可通融,执意要杀,还是刘瑾给镇守太监通信,才把人保下来。
杨瓒闻讯,对刘公公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立皇帝到底是立皇帝。
不能因为抽了两顿,就小瞧对方。
解决台州之事,缴获佛郎机海盗船,处理完文书工作,向京中递送奏疏,杨瓒终于空下时间,和海盗船长亚历山德罗面谈。
他想充分了解一下,船上金银由何处得来,对方是否握有海图,知晓前往美洲的新航路。
人在屋檐下,必须要低头。
这个道理,亚历山德罗十分明白,也相当合作。
人被带来后,不用提醒,主动行礼,开口就是一串最恭敬的问候。
起初用的是意大利语,见对方不明,立即改成葡萄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