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提点(第2 / 12页)
以此推测,江浙福建怕要出大事。
“杨贤弟,此间内情,你可详知?”
杨瓒摇头。
他知道的的确不少,却不能尽说。
天子大婚后,谢丕顾晣臣将出使,知道再多也帮不上大忙,徒增烦心。
再者,谢丕知道,谢迁那里必定瞒不住。
在遣船出海一事上,内阁究竟会是什么态度,杨瓒拿不准。
六部之中,他人不论,兵部尚书刘大夏,百分百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想当年,存在兵部的郑和海图,就是被这位老先生“遗失”。
到底是烧掉还是藏起来,至今也没有公论。
如果朱厚照敢在朝议中提出海,其结果,很可能被旗帜鲜明的顶回去。“引诱”天子生出这个念头的杨瓒,也不会落到什么好下场。
掉脑袋未必,被斥为奸佞小人,祸国佞臣,绝对是板上钉钉。
经过一番考虑,杨瓒选择沉默。
不是信不过谢丕顾晣臣,实因此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诸多努力就会白费。
毕竟,他所想的“出海”,同派人寻宝、出使倭国勘矿,完全是两个概念。
“两位兄长,人由锦衣卫审讯,小弟所知实在不多。”
“究竟是不知还是不愿?”
谢丕眯起双眼,很是怀疑。
杨瓒苦笑,“兄长莫要为难小弟。”
顾晣臣同有几分不信,但杨瓒不愿说,总不能逼他说。
三人同登一甲,同为天子讲习,不言莫逆,总有几分交情。逼得太甚,实非好事。纵不会当场翻脸,今后也会变得生疏。
思及此,顾晣臣当即出言,转开话题。
宫门之前,谢丕明言,谢迁请二人过府的原因,他能猜到几分。如今路程过半,仍只字未露,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以中,究竟何因,直说无妨。”
是他二人行为有差,惹来阁老不满;还是以文官掌武事,好兵书,引来朝中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