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长歪(第6 / 9页)
天子令刘玉罢官归乡,交出罚银,却未行廷杖,也未下其牢狱,殿外禁卫自不会上前押解。反有中官送上一件绢布外袍,并一顶纱帽。
“多谢。”
刘玉拱手,中官侧身让开,道:“刘御史要谢,便谢天子,咱家不过奉命从事。”
“罪人已非朝官,公公直呼玉名即可。”
“那咱家就放肆一回。”刘瑾笑道,“说起来,咱家同你也是本家,年岁又不及你,觍颜称一声兄长。”
“公公客气。”
“这里不是常叙的地,咱家同你得缘,若不嫌弃,便赠你一句话。”
“罪人聆听。”
“归乡之后,多关注海边动静。”
海边?
刘玉面现疑惑,刘瑾笑眯眯将他拉到一旁,左右看看,凑到刘玉耳边,低声道:“宁波府……”
明有律令,士人不可在本乡为官。
刘玉出身宁波府,先祖曾随郑和船队出海,是赫赫有名的海商。朝廷海禁之时,弃船上岸,耗资巨繁,购下良田千顷。又托往日关系,手捧金银打点上下,想方设法更改户籍,成为民户。
现今,刘氏子孙已遍布江浙,是不折不扣的一方豪绅。
刘玉出身旁枝,少而好学,考中进士,颇得本家看重,家中亦有良田商铺。
此番归乡,官职虽无,活下去却不成问题。
本以为要等到儿孙发迹,才能翻身,结果刚出奉天殿,便遇上天子身边伺候的中官。
更重要的是,其言是奉天子之命!
“兄长切记,行事务必隐秘,旦遇有商船出海,都要细细记下。如能联络上几名海商,那就更好。”
“海商?朝廷已经禁海……”
刘瑾袖着手,不说话,看着刘玉的表情,很是耐人寻味。
见状,刘玉终于明白,对方的用意,绝不单是“赠言”这么简单。
“实话告诉兄长,这事牵扯不小,办好了,别说恢复官身,归京指日可期。”
听闻此言,刘玉的瞳孔骤然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