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帝师 > 第七十七章 解局 三

第七十七章 解局 三(第2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今天早朝,刘健已准备好奏疏。

    如果天子依旧故我,刘阁老绝不会善罢甘休。不在奉天殿落天子颜面,退朝之后,讽谏奏疏也会送入乾清宫。

    未料想,不等他行动,天子连下两道诏书,干脆利落将事情解决。

    金口玉言,谁能反对?

    纵然是反对,又有什么立场,用什么理由?

    百官弹劾镇守太监不法,天子同意召还数人,并下令严惩。黄绢上加盖宝印,没有半分虚假。足见天子下定决心,绝不是敷衍了事。

    按照群臣最初的想法,循序渐进,先拿下几个根基不深的太监,再对老资格动手。

    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动,也不能动。

    以韦经为例,其是成化帝委派,得弘治帝信任,在两广之地盘踞多年,手握实权,对朝廷多有贡献。在两广镇守面前,三司衙门都要退一射之地,土官番司更以得见为荣。

    想动他,六部都要仔细掂量。

    再者,宦官和朝臣属于两个系统,没有天子下令,刑部大理寺也不敢随意拿人,否则就是越权。

    谁能想到,一夜之间,天子忽然改变想法,不再和群臣僵持,直接向镇守太监下刀,第一个挨刀之人就是两广总镇太监!

    仔细揣摩这道圣旨,无论文武都感到心惊。

    两广,江西,蓟州,山东,陕西。

    不是边疆重地,也是丰产粮税之所,要么就是水路输送关要。

    各处镇守太监深受皇恩,皆同韦经类似,在当地盘根错节,根基之深难以想象。结果天子一道旨意,根本用不着多费口舌,全部押解还京。未被召还者,也是遣人申斥,革三年禄米。

    冷光闪过,鲜血飞溅,杀鸡儆猴!

    只不过,鸡虽殒命,这被儆的瘊,到底是哪个?

    其余镇守太监,还是和天子对着干的朝官?

    不是众人多想,更不是杞人忧天。

    诏狱里关押着不下二十名京官,相比前朝,数量的确不多,问题是抓捕下狱的时间!

    一月之内锒铛入狱,还不够警醒众人?

    能立身朝堂的都不是傻子。

    仔细思量,天子无疑在向群臣证明,虽继位不过半载,仅是舞象之年,一旦燃起怒火,对踩线之人不会有半分手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