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帝师 > 第六十七章 省亲二

第六十七章 省亲二(第7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已未,杨瓒离京第七日,仁寿宫发下懿旨,先时迎进宫的十二名美人,八人受册为才人选侍,分入长春、万春两宫。

    余下四人将由太皇太后亲自教导,择最优者为后,余者将为妃选,封号等级最低也会为嫔。

    朱厚照忙于政事,按时去两宫问安,并不会多留。

    美人恩重,奈何天子无心,多数都将落空。

    因杨瓒不在,弘文馆讲习由谢丕顾晣臣轮替。有朝臣上言,再选贤德饱学之士入弘文馆。

    无论上疏的是谁,朱厚照一律驳回。

    “弘文馆之事乃先皇所定,不可轻改。”

    几次之后,群臣也品过味道。

    杨侍读圣心之隆,的确非一般。

    又两日,户部上言,军饷不可拖延,灾民赈济亦不可迟缓,请发太仓银。

    “三十万两银,十万充作军银,余下换得粮米,尽发州县。”

    “凡官衙赈济,饭中不杂陈米,粥中立筷不倒!”

    敕令发下,朱厚照仍不放心,令各地镇守太监和锦衣卫镇抚严查,凡有官员阴奉阳违,贪墨灾银,必解至京城,严惩不贷!

    圣旨以密令发出,仍未能瞒过朝中。

    只因敕令下发两日,既有锦衣卫密报,通州官员无视朝廷敕令,贪墨灾银,以陈粮充新米,已拿下首犯及从犯六人,不日押往京城。

    囚车进京,不入刑部大理寺,直将人犯投入诏狱。

    群臣哗然。

    联系前朝旧例,刘健谢迁同样皱眉,欲上书规劝。独李东阳不动声色,更劝刘健两人,此乃天子之令,就长远来看,未必是坏事。无需急着上疏反驳,看看再论。

    刘健谢迁被劝住,不代表他人会保持沉默。

    两京言官的讽谏直言,雪花般飞入内阁,递送至乾清宫。

    “前朝有例,授内官以权,必数兴罪恶。纵锦衣卫以刑罚,必造冤案。”

    “陛下践祚之初,诏查守备内官不法,严束锦衣卫之权。今诏墨未干,竟至复起,何以大信天下!”

    “乞圣命如故,严束厂卫,务授权柄,以致欺瞒圣意,妄造冤案!”

    天子没有表态,上言一封比一封严厉。

    都察院中,戴珊已卒,史琳重病不起,吏部请迁刑部左侍郎屠勋为都御使,天子准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