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争执(第2 / 7页)
能击退鞑靼的卫所,多以募军为主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延续百年的卫所制度,已经开始驰废。
边民后撤,听起来可行。但长此以往,于国于民都是大患,实不可取。
一步退,步步退。
狼性贪婪,割肉饲狼不会换得感谢,只会被视为软弱,令其更加贪婪,欲壑难平。
然以眼下情况,主战者是一心为国,主张撤边民入城垣者,未必就是卖国。
正如燃起元末烽火的黄河水患,下令征调民夫的脱脱,绝对是王朝铁杆,仍是好心办坏事,挥笔斩断了元朝不到百年的国祚。
杨瓒入选弘文馆,为皇太子讲学,身份过于敏感。纵有千般思量,也不可能踹开房门,当面和众人争辩。
又听了一会,杨瓒无声叹息。
翻来覆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既不能参与其中,听着也是闹心。
转身行过拐角,径直走向左侧第二间值房。
听到敲门声,一身青色官袍的谢丕从房中走出,见是杨瓒,颇有些惊讶。
“季珪为何在此?”
“谢兄。”杨瓒拱手行礼,道,“太子殿下已回文华殿,小弟特来寻谢兄。”
谢丕侧身,请杨瓒入内。
见桌上高堆一摞卷册,另有抄录到一半的书卷,杨瓒有些不好意思。
“小弟打扰谢兄了。”
谢丕摇摇头,待书吏送上温茶,望一眼窗外,微微叹息。
“纵是季珪不在,我也是无心抄录。季珪寻来,正好说话。”
杨瓒入值弘文馆,未时前都不在翰林院。
谢丕却是早早坐在值房,听着这群庶吉士吵来吵去,吵个没完没了,头大如斗。
“从早上就开始吵。”谢丕坐到杨瓒对面,难得出口抱怨,“朝中诸公都无法下决议之事,吵得出正道来吗?”
“对此事,谢相公可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