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犹记多情(第2 / 4页)
雍正爷这样告诉自己!!
然而即便此时他想杀到西园之中夸赞一番弟弟在江南漕运方面精妙的改革,目今两人情分,那日水阁之中曾用最恶毒的想法揣测对方的记忆。都让雍正爷不免觉得,即使去了,除了话不投机相互猜忌,再听些狐狸挠人的诛心之语,还能有别的什么出息么?他又望了望桌案上佟家送来的密函,联想了一番胤禩江南的人马,纳兰明珠不难浮出水面。
佟半朝与纳兰明珠,也许许多事情,到底是回不去了。
一忆起明明先机在手,却生生推动悲剧重演,那种始作俑者作茧自缚的烦闷,雍正爷登时再无心情,瞅着满园花木都无端生出悲凉。他深吸了口,眼瞅着午时刚过,日头尚可,到底扭头嘱咐苏培盛:“听闻近郊寒山寺不错,陪我走一走吧。”
◆ ◆ 本文独发晋*江,其余刊载均属盗文,欢迎莅临吴骅专栏 ◆ ◆
姑苏寒山寺,坐落在城西五里外的枫桥镇。因唐贞观年间得寒山拾得主持于此,又因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
雍正爷乘着马车来到了枫桥镇时候,已是未时末尾。他两辈子下过江南的次数屈指可数,遂此寺有些名气,他却是第一次亲身莅临。而待见到一弯细水之上的秀巧玲珑古桥,他方才恍然惊觉自己脑中“远山湖泊山下遥听晚钟”的脑补实在是与现实差之千里。难免失笑,与苏培盛一道,赶在寺院尚且接待香客的时间,一前一后步入寺中。
他是因着心内烦乱,想来佛前讨一时的清净。何曾想,这一路长驱直入巍峨大雄宝殿灵秀的藏经阁,又在钟楼鼓楼枫江第一楼中各拜了一拜,却是在寺庙最后一进的院落角门旁侧,倏尔瞅见了青山斜阻。转过山怀,是一处曲折游廊,游廊之下是由石子漫开的蜿蜒小径,小径两侧翠竹夹道,地上苍苔漫布,耳侧忽闻泉响,迎着高舂日光望去,竟是深处幽栖,开沟尺许雅泉一缕,灌入院墙,清雅汲水两相宜。而再往前行,袅袅青烟荡起,沉香余韵四泻,石铺小径尽头,是一明两暗的三间佛堂了。
雍正爷不明此处供奉的是何等尊佛,这样灵秀尔雅,内心好奇,先作了一揖,才抬步迈了进去。那正面堂上,有两尊并肩而立的男僧塑像,一位执一荷枝,一位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状,欢喜活泼。下方神位正楷撰写:寒山拾得和合二仙。
雍正爷一鄂,这才想起寒山寺应当是已这“寒山高僧”命名的,只是二位故事并非藏传佛教典籍所载,就只省得这寒山拾得似同时修行的高僧好友,但缘何被称为和合二仙……殿门之后却倏然有兮嗦之声,雍正爷回首,见原来是一披着袈裟的老和尚。
和尚双手合十做了一礼:“施主。”
雍正爷还礼,还是问道:“在下羞愧,敢问师傅这寒山拾得两位高僧,是和因缘被称为‘和合’?”
那和尚面目憨厚,也不恼,只细致回答:“施主人品贵重,能来此处定是有缘。相传寒山拾得早年便是密友,后因同时爱上了一位姑娘,寒山企图成全好友,而遁入空门。拾得难舍这份友情,终究舍弃红尘追随而至。二人至此皈依我佛,觉有情度众生,广开方便法门。因着这份友情超越了世俗财富金钱地位,弥足珍贵,便被后人称之为‘和合二仙’。”他说完顿了顿,打量了雍正爷几眼:“我瞅施主神情抑郁,若有遐思,如因着朋友不睦家庭不协,倒是可以一拜,寒山拾得情比金坚,定能庇佑施主无虞。”
雍正爷不经摸了摸自己的脸——有这么明显么?却还是谢过了和尚,撩起袍脚别在腰间,诚心诚意地跪拜了下去。合掌三叩之礼,那和尚也不作假,每叩一次,便鸣钵一回。悠远的钵音洗涤人的内心,却也将潜藏在心底最深的愿望剥茧抽丝……
雍正爷起了身,忽而转头问那和尚:“师傅,我可以鸣钟么?”
时方将晚,那和尚本不予,思前想后,却释然一笑:“万事皆有缘法,我寺将修晚课,香客本当请回了。然施主既有善因,必得善果。今日108下的晚钟,能烦请施主为我们敲么?”
雍正爷一笑,欣然应允。
那和尚原道便是主持,一路引着雍正爷来到了钟楼,将撞杆递到了雍正爷手中,便拈了长随佛珠,搓念起来。
“一百零八单钟声,是一百零八种烦忧。
学道非难,守道多艰。结跏趺坐断尘寰。若空僧舍,寂寞禅关。然玉殿琼楼,金锁银钩。总不如,岩谷清幽,蒲团纸帐,瓦钵磁瓯。
荣华富贵三更梦,人情冷暖六月天。阖家团圆阖家晏,万里江山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