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公子,挨揍不?(第7 / 7页)
如今我也并非是什么势力都没有,温召失忆前不论是在朝中还是在江湖,都有不少引线,这些都不是几个月会被发现清除的。比如说那些因为被我留宿柳屋而贬官的年轻官员。不过我觉得那些人看似是我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毫不张扬的棋子,只是障眼法,为了吸引温溟的目光与监视罢了。
我查阅了这几年非世家弟子而入朝做官的新晋官员,特别是那些并不怎么被重用,默默无闻甚至可能从来未升职的。约有十几人,科举成绩一般,而且他们大多绝不出入柳屋,仿佛是清高而鄙夷世家作风。按照我的思路来,如果朝中要安插棋子,这些人再合适不过。
于是几日前我大胆的直接修书一封,署名召字,让清琅派人送去,果不其然,那些人正是我的势力。
而就在几日前我送锦囊给林晴的夜里,林晴当机立断将家中几位看似最不重要的兄弟乔装成下人,光明正大出城。而接应林家这几位漏网之鱼的,正是我手下朝中之人。
林晴颇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然,或许说她太了解温溟的专横与狠绝。用自己,父母几位丈夫以及孩子的性命来换取林家权势的转移与血脉的延续。她若是稍有心软,想要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出城,那么死的不仅是她和那个必定会被抓回来的孩子,还有身系林家真正权利的兄弟。
只有用幼子之死,才能掩盖真正想要送走的人。
那夜,林晴的几个远亲兄弟被送出城的时候,我也偷偷跟去了,在夜色里看着了一位面色苍白二十三四岁的男人端坐在马车中,面容与清琅极其相似,那眼里已经没有恨或不舍这些情绪,有的只是麻木。
我看着他们一行人步行进入森林,走去换马的地点,夜色吞没了他们黑色的披衣,我看了一眼身边年轻瘦削的女人,正是一年前中举的二甲,名为艾婧,如今在大理寺混个半死不活的审理案件官职。她比我矮了一些,夜色里我的斗篷兜帽把自己的脸淹没在阴影中,她突然开口:
“召公子为何还会信任我们。我可是知道您已经风光不再,随时我都可以倒戈,把您之前的事情托盘而出呢。”她笑起来,颇有几分意味深长。
我扯了扯兜帽,准备往回走去,轻笑道:“呵……我可不是信任你,我是信任自己。”
信任失忆前的自己有眼光选择值得信任的人,信任自己的能力。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是个流弊的人,否则清琅也不会追随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