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AI和计算生物学(第5 / 5页)
“怎么说呢,如果是一年前江城研发中心刚成立半年的时候,把这个成果拿出来作为亮点工作给我看。”
“我会给他们打八分,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了,我只能给他们打六分。”
“做的东西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刚刚还没问他们真正的底层原理。”
“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应用层。”
“我们跟辉瑞、拜耳这些医药巨头的差距还是太大。”
李渺渺心里则是在想,以郑理的标准来看,江城研究中心的成果在国内来说应该算是不错了。
只是郑理自己的研究一直是突破,所以他认为突破性成果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实际上在生物医药领域,国外巨头们的技术壁垒哪有那么容易突破。
当然明面上李渺渺不会这么说,她低声道:
“这几年就当锻炼队伍培育人才了。”
“辉瑞、拜耳这些巨头们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研究团队历史太过于悠久。”
“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实现弯道超车的。”
“我们只要能实现稳步向前就可以了。”
在经管院上学,李渺渺听过很多悲观言论,认为华国在科技上永远无法实现突破和超越。
别说科技突破和超越,想在产业链上实现突围都难之有难。
学生时期李渺渺从周围听到的大多是悲观的声音。
跟郑理出来创业后,他们做的是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而且技术领先世界至少五年时间。
三年过去了,马斯克旗下的neuralk还没拿出课程生物当年的脑机连接手机技术来。
因为听过了不同的声音,所以李渺渺可以更加客观的做出判断。
华国科技实现突围是必然,只是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