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合作(第2 / 4页)
早期研究到确定新药的化学成分,这个时间大致需要3到6年,临床前研究需要1到2年。
经历了这个漫长的过程后,还有临床研究和药品审批。
国内药企一般都是先从仿制药开始,像科创生物这种直接就是创新药开始极其罕见。
属于是不差钱的典型了。
李万清回答道:“目前还在化合物的筛选过程,没有太多的变化。”
李万清作为狮城研发中心的主管,有回姑苏参加过科创生物的年会,也认识了一些其他研发中心的研究员。
不管是从内部公司论坛,还是私下研究员们的朋友圈以及闲聊来看,科创生物在创新药研发上没有太多进展。
科创生物几大板块,脑机连接和内啡肽领域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创新药这一块属于只看到投入没看到产出。高管们都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业内人士,知道这很正常。
但是相关的负责人心里会着急,投入这么大,迟迟没有产出,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和地位势必然不高。
如果研发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度,提高影响力也好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好,是肯定会大为宣传的。
李万清至今没有听到什么声音,整个创新药条线的同事们跟开了静默模式一样,他就知道显然是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每周给郑理的工作总结肯定也会写这部分内容,但是由于创新药没有进展,所以在工作汇报里最多占据一句话。
郑理对于创新药的真实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他听完李万清的回答后说道:“创新药确实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属于长线投资。”
“像我当年做内啡肽,都不算是创新药,属于是仿制药。”
李万清奉承道:“内啡肽上世纪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了,但是也没有谁研究出来制造方法,更别提规模生产的办法。”
“您的研究成果难度不在任何一款创新药之下。”
内啡肽上市后,这款药物的营收也好,利润也好,不亚于任何跨国医药巨头的拳头产品。
可以说是科创生物的立身之本。
而创新药,即便投入几十亿米元,也未必能开发出下一款类似效果的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