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光杆司令的困惑(第2 / 3页)
周平非常犹豫,显得很为难。
“阿平不用过于担心,我姚家可是几代忠良,为皇上舍生忘死都不在话下,更何况只是一个大将军之位,只要能摆平那三人,末将愿意让出来。”
“皇上,请让臣回到边疆吧!把那三人召集回来,再以换防为借口,让末将亲自镇守弯月天堑,以保证万无一失。”
“末将的三个儿子,早已磨练成型,分别镇守一方,完全不
成问题。让我姚家父子,用血肉之躯,为皇上拱卫北唐江山。”
“还请皇上能够成全我姚家一片忠心!”
姚长风说得慷慨激昂,跪倒在地,满目赤诚!
“长风,你姚家真是我北唐的好儿郎!”
吕英伦满脸赞赏,一副欣慰的模样。转身回首,看着宋贺,慷慨陈词:“皇上,难得姚将军一片忠心。”
“就以姚将军殿前失仪,妄议有功之臣,降为将军,责其镇守边疆,把大将军的职位腾出来,好安抚那些召集回来的人。”
宋贺面上不显,心里却是冷笑连连。
这些家伙,一唱一和,想得真是周到,连解决的办法,也一并想好啦。
这样一来,不是造就了一个王坚,是直接搞出了一个赵卓。
想要造反,只需要姚长风的一声令下,一切手到擒来。
他们目前所要面对的形势,表面上看去极为凶险,可实际上,还有缓和的余地。
那三位将军,跟王坚走的近不假,但并没有明目张胆的造反,如果是王坚最坚实的后盾,王坚那老贼,断然不会害怕一个姚长风。
或许这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情,或是被迫,或是寻找依靠,这还必须得慢慢调查,不可一蹴而就。
而且他们三人,还可以互相牵制,就间接地给他留下了缓和的时间。
还是舒妃说得有道理,这养臣子,跟种树一般,要不断地修剪,才会长成参天大树,放任乱流,只会适得其反。
不管这二人的忠心如何?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
“姚爱卿,老尚书,你们说的都十分有道理,为国为民,实在是辛苦不已,堪称百官之楷模。”
“只是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刚刚除掉老贼,百废待兴,一切都还没理顺,乱麻一般,宜静不宜动,以免动摇军心,祸乱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