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十三章 毕业旅行(二(第1 / 4页)
从郝盛林的角度看过去,刘晴媛是背着霞光的,绚烂的光线洒在她的身上,给她白皙的脸庞镀上了一层金色,整个人显得宁静而美好。她的神情是如此的专注,忘我地陶醉在自己的思想心境里。
“咔嚓”画面被郝盛林手中的相机定格。郝盛林还不知道,这个画面在自己漫长的人生里,将会是多么刻骨铭心。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你怦然心动。当你回首的时候,这些瞬间就是你最宝贵的记忆。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一个人,或是一个归处。回首的刹那,我们会把那个瞬间的怦然心动,视作了生命长河中的一声浅唱。
这些都只是后话,此时此刻的郝盛林,他也只是隐隐约约察觉到心理那么一丝蕴开的响动而已。
第二天,三人几经商量,还是决定参报正规的旅游团,取道兰州,向着西北方向进发。不过,在兰州并没有过多停留。只是跟着旅游大巴沿着滨河路的绿色长廊欣赏黄河的壮景。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母亲雕像下,母亲河滚滚涛涛,不息地流淌着。中山铁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是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也是现存中国修建最早的钢架桥,斑斑锈迹,布满了沧桑风霜。
穿越了狭长的河西走廊,他们来到了素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嘉峪关。 “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是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南依积雪终年不化的祁连雪山,北望马鬃山,长城连接两山,使嘉峪关雄居东西咽喉要道。雄关漫道真如铁,千百年来屹立不倒,莫名让人心生悲壮和豪气。
出了嘉峪关,走进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身边时有长长的驼队走过,远处是阳光照耀下苍茫的祁连雪山。汽车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行驶了近10个小时。初见戈壁的新鲜与好奇渐渐消退,长途跋涉的劳累袭上心头。刘晴媛本来想和张淼淼坐一块,互倚着睡着,可是那丫头咋咋呼呼坚持不和郝盛林坐在一起,正好旁边座位是空的,张淼淼侧卧其上,哼哼沉眠。长途汽车实在太困了,刘晴媛的头一点再一点,还随车摇晃。郝盛林沉思少许,还是扶住她固定在自己的肩膀上,不一会儿也睡着了。突然,车里骚动起来,原来窗外已经灯火辉煌,敦煌到了!
经过一夜休整,早早到了鸣沙山观月牙泉。千百年来, “沙泉共处,沙不填泉,泉不枯竭,”水光山色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游人登山下滑时,沙随人坠,发出轰隆的鸣响声,天气晴朗时,也会发出管弦音,因而得名。远远望去,鸣沙山波浪起伏,山脊如刃,五色沙子在太阳照射下晶莹闪光,景色奇丽,蔚为壮观。
因为张淼淼坚持和团里一个小正太同骑一匹骆驼,刘晴媛只好和郝盛林一起骑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随着长长的驼队在沙漠中缓缓地行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刘晴媛觉得郝盛林稳稳搭在自己腰上的手臂箍得也太紧了,想到骆驼师傅交待的“坐在后面的一定要抓稳前面的人”,又觉得应该是自己多想了。再说,这几天接触下来,看得出来郝盛林是一个严谨正经的人,于是,刘晴媛放开了心,耳听着叮当作响的驼铃,仿佛看到了当年历尽千辛万苦穿越浩瀚沙漠运送丝绸茶叶的长长队伍。
走进沙漠腹地,真是热闹非凡,许多人登上高高的沙丘,坐在竹板上滑沙而下,耳畔轰鸣的风声和游人的欢笑声掩盖了沙丘鸣响的音乐。刘晴媛几人都蠢蠢欲动,奈何旅游团计划里不在这里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