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视力五点三(第1 / 3页)
紫砂隶属于杂项文玩,最早能够考究到的史料要回溯到宋代。
但是真正从大器演变到小器,以粗入精,形成壶文化,已经是明正德年间。
而后晚明至清中期,由于文人的寄宿,它的发展成就了繁荣,直到近代,更可谓已经是鼎盛。
楚夜所谓的“七绝顶”,便是近代史上紫砂制作的七大名宿,而“顾大家”,更是这七人中执“壶道”之牛耳者。
见着楚夜言之有物的确认,即便是见惯风浪的朝小树,心都猛的提了一下。他接过楚夜手里的“四方壶”,双目一下都没敢眨,仿若生怕其会从手上消失了一般。
姚雨薇这时算是听懂什么了,感情她答应送出的那把附赠,被楚夜当成了“顾大家”的手笔。
眼力倒是不错,只是还有点差些意思。
心里摇了摇头,姚雨薇道:“楚先生,这把壶确实有点顾大家的味道,但这次,你可是打了眼,因为此壶并无款,应当只是一把复刻不成功的作品。”
紫砂成壶,按惯例,操持者皆会留下名款,自古如此。
顾大家一生制壶有数,大体皆是风格名款同立,从来还没人谈及,他制过不落款的,而且此壶之所以沦为积压品,并是因为已经有多名“掌眼”经手。
一人认定有误有可能,可多人皆是以为,那便会有其道理了。
楚夜笑笑,没有反驳姚雨薇,他觉得要是对方都知道底细了,那这会哪能还有自己什么事。
但这时心系此壶的可不是姚雨薇,正确来说,朝小树才是此刻最紧张的一位。
“供春”之后,紫砂第一人,要是这把壶真就是顾大家的东西,那可就不是捡漏两个字,可以描述此刻朝小树的心境了。
听着姚雨薇举例,朝小树眼巴巴的看向楚夜,倒不是他不相信后者的眼力,只是若能有颗定心丸,那他的心就更妥帖了。
读懂了朝小树的眼神,楚夜无谓的摊了摊手。
得,这就给你们亮一个。
楚夜重新接过“四方壶”,提在手上时,已经开始讲解道:“都说始有“人格,方有“壶格”,这说明一把好的“壶”,会体现出创作者一生的写照。”
没有关注众人的点头认同,楚夜将手头四方壶昂面横了过来,他这么做,仅是为了显露以屈曲竹枝为桥钮的壶盖。
楚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