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知县饿死的原因?(第3 / 3页)
他们认为,他们之所以饥饿和贫寒,都是潘光的过错,是潘光没有做出相应的举措等等。
但在潘家人口中,实际上潘光在旱灾到来之时,及时开仓放粮,旱灾来临之时,请求朝廷援助,后来无果,毕竟朝廷亦是缺衣少食。
潘光心系百姓,将家中粮食尽捐,后饿死府上,并没有对不起县中百姓,却遭受了十多年的骂名,请求自己能够为其正名。
“原来,《太安县志》中所说朝廷命官饿死,何其悲凉,真正原因在此,潘光将家中粮食捐出,却无人知晓。”
云华捏着下巴,喃喃自语。
“不过,这只是潘家人上书之言,没人得知是真是假,潘光死了,为什么他们还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个陈年大案,涉及朝廷命官的死亡,以及身后名的安排,需要调查一番。”
于是,再次唤来邱以诚,询问道:“师爷可曾听说潘光这个人?”
邱以诚听后,先是一愣,旋即自然而然回应道:
“自然认识,此人乃是如意1年时的知县,当年就是因为他的无所作为,导致无数百姓死于当年的……”
“唉,算了,都是陈年往事,当年的事情大人应该不了解……话说,当年大人应该还是个稚童,怎会听闻此人?”
师爷自然不会认为云华说的潘光另有所指。
当年我连个稚童都不是,称为幼儿还差不多,云华腹诽。
他没有解释如何得知,而是将那份公文过去:“本官看到了有关潘安的一纸公文。”
邱以诚接过,只是瞅了一眼,便面色惊变:“潘家人又上书了?”
见他这个反应,云华疑惑:“什么叫做又?”
难道这是常态?
邱以诚当即表现出一脸讳莫如深来:“大人,你有所不知,潘家人上书为潘光正名,已经好几次了!”
“然后呢,马博涛这个吃白饭的没有处理?”云华不悦。
“并非如此!”邱以诚一脸正色,语气谨慎道,“马知县处理了,一次派的是县丞,一次派的是资深捕头……结果,两次无果,县丞和捕头后来皆意外失踪,自那之后,无人再敢处理潘光的事情。”
还有这种事情?云华心道。
巧合还是?
还没完,邱以诚环顾四周一圈,格外忌惮,声音愈发低沉道:“大人,听小人一句劝,这里面水很深,没那么简单,咱们把握不住,就不要蹚这一趟浑水了。”
云华嘴一瓢,总感觉这句话很耳熟,潘子知嘎叔贩酒,劝之曰:
酒如大浪,水之深,非汝能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