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你可知苏轼先祖,叫什么名字?(第2 / 4页)
1094年六月,新党竟然重新占据上风,于是苏轼再度遭到贬谪,去往惠阳。
终于,1097年!
苏轼乘一叶孤舟,漂洋过海而来,去向徼边荒凉之地。
儋州,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儋县。
在宋代,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然而在孤舟之上,苏轼却神色平静地立于船头,面向茫茫大海,悠悠吟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虚空中,张凡微微一愣,随即释然。
原本这首诗,该当是数年后方才问世。
或许因为自己的出现,因为后世种种,带给苏轼太多的震撼和惊讶,所以竟更早些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品诗中之意,尽是落寞孤独。
然而张凡遥望此刻在船头站立的苏轼,大袖飘飘意态疏狂,却丝毫都没有失意的情绪。
如果要形容,或许只有“通透”二字。
儋州,已经在望!
然而,张凡呢?
苏轼这八年来,一直期待着再次与张凡相见,如今已是约定的1097年,为何还不现身?
孤舟靠岸,苏轼踏上儋州的土地,心中自有一番感慨。
然而感慨过后,这位已经六十二岁的老人,再次让后世亿万观众,领略了他“贬到哪吃到哪”的吃货本质。
生蚝!
这东西对苏轼而言,却不能算是绝对的稀罕物了。
早在当年,张凡化长江为火锅时,就曾经吃过这东西!
只是没想到,竟然在遥远的儋州,先与美食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