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8.05(第3 / 3页)
那眼神专注,认真,像看着什么珍宝一样。
宜生被他这目光看得有些愣。
好在很快,沈问秋的目光就恢复了正常,只是,他一开口说话,就又把宜生给惊愣住了。
“虽然只对书铺略有涉及,但我也算有些经验了,所以——若你开书铺,缺不缺一位掌柜?”
沈问秋笑吟吟地指着自己问:“缺的话——你看我怎么样?”
若是在喝茶,宜生说不定这会让已经被茶水呛住了。
即便没喝茶,沈问秋这话也把她惊地不知作何反应。
“这、这……”她哭笑不得,“这也太大材小用了!”
沈问秋是单枪匹马创下一个商业帝国的人,如今却要给她一个还没开的小铺子做掌柜?
宜生摇摇头,再度怀疑自己听错了。
然而,沈问秋的话再次让她清楚地意识到,她没听错,沈问秋是真的要给她那还没开的小铺子做掌柜。他已经在煞有介事地分析书铺的前景和趋势了。
“你的想法总体是没错的,话本子虽然在文人眼中不入流,但需求量却很大,平民百姓和小户人家都喜欢看,因此只要经营得当,还是很有利可图的。但只是找人写话本还是不够,那样别的书铺也都能做,而且能把话本写得好的书生也不是那么好找,所以,要做就做大些!”
“我们自己刊印,在所有话本末页印上征稿信息,公开向所有人征求好看的故事,中者即可得一笔润笔费,润笔费多寡视故事质量而定,但不可太低,起码要能打动普通书生。如此一来,必然有许多不得志的书生会动笔一试。”
“待到选出优秀的话本,便是付梓刊印,既然要印,量就不妨大些,就像当时在京城那样,翰墨斋的话本子销往京城其他书铺乃至外地的书铺,如此薄利多销,利润才能累积到客观的量。”
“再下一步,就是打响名头。无论是在哪里售卖的话本,只要是出自我们书铺的,就要打上专属的标记,就像当初你在翰墨斋做的一样。但只是标记还不够,还要有拥趸,拥趸从何而来?从话本作者而来。所以我们还要有意捧出一些出色的话本作者,培养他们的拥趸,同时也是培养我们书铺的拥趸……”
“只是卖书还是单一了些,若是有需要,还可以找些戏班子合作,话本故事曲折离奇,最适合改成戏,普通百姓大多不识字,也买不起书,但戏却是人人爱看,也容易看到,所以若将话本故事排成戏,影响力必然更大,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就等于钱。”
……
沈问秋一条条地说着,宜生却已经听得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开一家小书铺,这分明是一个古代版书籍出版发行帝国的雏形!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我光想着周六了可以正大光明码字了……却没想到,周六待在家也能有工作从天而降(ㄒoㄒ)~~下午才有空码字,一打开电脑,又故障!WPS都打不开,码字软件全乱码!最后,这章是在晋江后台码的[滑稽]
所以三更要晚些了……委屈地抱住我的小肚子求营养液[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