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接受采访(第3 / 6页)
淞沪会战时的德械调整师、整装师,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好得多。
那些德械师只是在师、团一级的火力上与日军有差距,步兵班排连营的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跟日军差距不大。
以黎秀石的眼光来看,川军团刚刚三个营所展现出来的坦克数量,火力密度,
已经比中央军的王牌装甲师第二百师要强的多。
评判川军团的战斗力,不能看人数。
这是一只超乎常规的军队。
“这位大公报的记者,你要问什么?”陈浩上次还接受过他采访,直指黎秀石。
黎秀石站起身来,手持笔记摆出专业的姿态问道: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与国内的军队隔着怒江对峙,您的此举是为了消灭他们,帮国内的军队解除威胁吗?”
这个提问是个送分题啊!
陈浩一瞬间想到了很多,说内心的实话,他北伐还真不是为了这一目的。
解除了怒江对峙,使得几万兵力不会被牵制在此。
对于国内的战局有什么用?
以陈浩的了解用处不大,因为自打美国人参战以来,运输大队长对于抗战就没那么积极了。
总是琢磨借抗日这盘棋,把那些不听话他的异己山头顶到前线送死。
最后等日本人失败了,他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了。
所以那几万精锐的中央军,被盘活后也不会被派到前线正面战场,用来反攻日军。
虽然原来不是那么想的,但是并不妨碍陈浩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义北伐是为了从侧面为国内的抗战做一份贡献。
如此宣传能为他博得更多好感。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记了下来:“深明大义的陈团长,虽然身在国外但内心时刻惦记祖国。
想到在日军铁蹄下沦陷的祖国人民,他夜不能寐。
川军团有了实力后,立即发动北伐主动攻击人数是他们失败的日军强敌,只为祖国的抗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群男记者中少见的亮色,马丹娜很快也得到了提问的机会。
金发碧眼的白人美女,用婉转动听的嗓音,问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