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用什么发军饷(第4 / 6页)
开模以后批量冲压伪造的,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市场上所谓的古董银元,九成以上是他们生产出来的。
工厂的负责人,看到陈浩携两女从豪车上下来,七八个保镖簇拥着,明白是真正的阔佬。
虽然不知道阔佬怎么会对银元造假感兴趣,这买卖真不大。
但还是很热情的详细介绍,保证制造出来的完全能够以假乱真。
陈浩从抬上来的筐里拿起一枚民国三年的袁大头,稍加辨认后被摇了摇头。
“颜色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太假了。”
被一语道破了假货的缺憾,厂长感到十分吃惊,这是内行人啊!
那么有钱的阔佬,还下辛苦研究这个?
陈浩淡淡的说道:“我要你按照民国的造法,克重二十六点八,白银和铜的比例也照搬,我要一百万枚,有问题吗?”
厂长微微愣住了,一百万为一比一真实的银元,有钱人都这么阔气的吗?
“问你呢!”陈浩微微皱眉。
回过神的厂长连忙赔笑:“没问题,当然没问题,只不过以前还没这样造法,我得重新核算一下价格。”
“我来了,就有了。”陈浩淡淡道:“报价,生产制造需要的时间,你只有一次机会,不行就找别人。”
厂长顿时熄了开个好价的想法,连忙应承下来找会计核算成本。
张明月查了些资料,用几枚银元给几乎没怎么用过的凌织羽介绍银元的来历。
银元又称大洋,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海禁大开,对外贸易日增,外国银元相继输入清朝。
当时在市面上流通的各国银元有几十种之多。
由于洋银计枚核值,标准统一,使用时不必称量,因此民间乐于接受。
成为清朝自铸银元的催生剂。
道光、咸丰年间,从与外商贸易频繁的沿海城市兴起,各地先后仿铸洋银。
在这种情景下,为保持民族尊严,维护货币制度,清政府被迫开始筹划铸行本国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