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开局驰援吴三桂 > 第11章 杏山之战

第11章 杏山之战(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们心照不宣,那位多年勤勉政事却屡遭不顺的大明皇帝在长时间的内忧外患下变得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频换阁臣,翻脸无情。

崇祯是一个自诩个人表现胜过唐宗宋祖的雄略皇帝,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故而对臣下的要求也高,但明末的官僚阶级早已病入膏肓,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崇祯帝救国心切,但发放给大臣的任务指标又时常无法完成,造成了他用人不专,以至于刚愎自用,也为后来殉国前所言的“诸臣误朕”埋下伏笔。

虽说将官收财一事早已屡见不鲜,可这一直都是臣子们间讳莫如深的话题,他们自然不肯让天家知晓。

皇帝连年劳碌、勤俭节约,臣工贪污受贿不减。若是崇祯知晓,如何不暗自忌讳?

要知道崇祯帝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手段可堪厚黑老辣,从诛杀魏忠贤和袁崇焕的过程即可见一斑。

典型的稳住你时优遇有加,一旦翻脸后严酷无情,果于杀戮。

洪承畴身怀御赐尚方宝剑,虽有便宜行事、临机专断之权,却也不敢擅斩总兵。

崇祯年间,尚方宝剑泛滥朝野,多达十余把,可谓历代之最。

加之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事复前戒后,故而崇祯帝采纳了杨嗣昌明确规定尚方宝剑适用范围的奏折:

“巡抚不用命,立解其兵柄,简一监司代之;总兵不用命,立夺其帅印,简一副将代之;监司、副将以下,悉以尚方剑从事”

由万历末年开始授权的“将帅以下先斩后奏”改为“总兵以上解除兵权,副总兵以下先斩后奏”。

洪承畴姑且下令让左都督曹变蛟亲自去杏山一趟将刘周智押解至宁远。

曹变蛟身怀勇力,长得魁梧凶悍,年少时即随伯父曹文诏在军中效力。多次镇压农民起义,深受崇祯器重,累官至左都督。

时人将曹文诏和曹变蛟称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令关陕叛军谈之色变,可见叔侄二人勇悍程度。

是夜,刘肇基来到督师府求见洪承畴,他并非空手而来,且遣家仆抬来了两只大铁箱子。

刘肇基将白日里没无提及的刘景渊去向悉数告知。

洪总督面色惊愕不已,两颗深凹眼眶内嵌的溜黑珠子几近全然凸出。俨然不信的他向刘肇基再三确认过后瘫坐太师椅。

这位蓟辽总督缓息感慨:“兵法有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江山代有才人出,此计若成,汝子堪为骠骑将军!”继而再道,“若是不成,你非但要白发送黑发人,亦需上表述罪。”

刘肇基身为辽东总兵,虽有出兵之权,可此番是刘肇基私出奇兵。若是刘景渊回不来了,便有冒然出兵,统率无能之嫌。毕竟御史们可不知道刘景渊到底是如何消失的,也不会去关心,他们更注重眼前得到的结果。

刘肇基躬身作揖,姿态恭恳。

“都是沉甸货?”洪承畴瞥眼打瞧着门外足有十方尺大小的铁箱,翁声翁语。

“回总督,自是真金白银铸成的真锭子。”刘肇基的腰躬得老弯,求人办事都是不得已。

收了钱财的洪承畴许诺自会关照他刘肇基父子,必要时会酌情作保一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