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章(第1 / 3页)
燕州。
“短篇小说这块,咱们输了,其实也在预料之中,而且,楚州也没有讨到好处。
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许长安这么一个怪胎。
连中州都一群短篇大师都自认不如。
不过好在,早有预料,也不必太过悲伤。
毕竟短篇本来就不是我们燕州擅长的。
现在,诗词才是我们的重点。”
燕州高层在一起开着会。
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加大对诗词一块的支持力度。
“不错,我们楚州是诗词之州,这一块,我们绝对要保持住自己的优势。
接下来,加大对诗词创作的支持力度,并且,加大奖励金额。
我们燕州本身有很多喜好诗词的人,有时候,偶然的一句诗,可以让所有人惊艳。
集众人之智,谁与争锋!”
“老师,您放心吧,这一次,我们赢定了!”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笑容里,是绝对的自信。
而前面的人听到后,点点头。
并没有觉得他说的狂妄。
这个年轻人是燕州上一任诗词学会会长的孙子司徒玉,从小书香门第。
熟读经史诗集,更是被细心教育。
写诗的能力,超越了很多老一辈。
是所有人公认的燕州诗坛的未来。
“玉儿,这一次,是你彰显实力的机会。
楚州的人已经全部都在出手,秦州也只有孔希学那个老家伙还在藏拙!
你去吧,尽情的发挥你的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天才!
潜心蓄力二十载,鱼跃龙门在今朝!”
上方,燕州诗词协会的会长等人都对司徒玉寄予厚望。
他们共同教导司徒玉,可以说在文学诗词上的造诣,司徒玉甚至已经超越了他们。
要说唯一的欠缺,大概就是人生的阅历了。
不过,这一次,正是让司徒玉磨炼的好机会。
只要司徒玉成长起来,他讲彻底成为燕州诗词文坛的一颗大树。
司徒玉骄傲且自信的走了出去,开始啦自己的行动。
打开了诗词交流平台,目前排名第一的,是秦州诗词协会副会长的一首七律诗。
第二的是另一个副会长的一首五言绝句。
都不错。
前三两个都是秦州的,应该很好才对,事实上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