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华征伐录 > 第2章 戌时黄昏(2)

第2章 戌时黄昏(2)(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那两衙役把王小幸拖到老童生街坊邻居面前,众人一致指认:“这就是冯如诲。”

王小幸还没来得及反应,又被拖到一名官员面前。

这名官员穿的官服上绣着鸂鶒补子,官帽顶子为素金。王小幸根据老童生的记忆,判断出这是七品文官的穿戴。

站在王小幸眼前的,正是匆匆赶来的东城县令。那两衙役拱手道:“禀大人,嫌犯冯如诲带到!”

王小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就是那老童生——冯如诲。

那县令诧异道:“还有这么大年纪的童生?”随即直接下令:“闲杂人等一律退散,此处不得聚集。衙役看护好现场,捕快负责侦查取证,将嫌犯押入县牢,此案明日开庭审理!”众官差一并唱喏。

正当东城县令返身坐轿,准备回县衙时,却听一道声音传了过来:“东城县令何在?”

发这声音的不是别人,正是一直闭目养神,连东城县令前来拜见,都充耳不闻的荆州知府。

那东城县令一听这声音,气就不打一处来,在心里直骂混蛋。

可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这荆州知府是他顶头上司,他心中虽万般不愿,也只得再去拜见。

众人皆知这荆州知府与东城县令不和,为何不和却是众说纷纭,个中缘由只有东城县令心知肚明。

这东城县令袁梅村并不是一般人,他6岁考取了童生,在12岁时中秀才,23岁中举,在家乡乃是有名的青年才俊。

他家在江南姑苏城。江南自古繁华,乃是东华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姑苏更是人文荟萃。他与江南一帮青年才俊交游,被时人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

而袁梅村尤擅诗文,一首《桃花庵》让他名满江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此诗经秦淮名妓柳如烟谱曲弹唱后,火遍江南。以至于时人称:“江南但有水井处皆会唱袁诗。”

袁梅村25岁时,又值当今圣上开恩科考“博学鸿词”,时任苏省学政的尹继善举荐他入京赶考。

他在殿试中三甲同进士出身,却被圣上破例擢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世人皆知朝廷大员十之八九出自翰林院,袁梅村少年得志,更是忘乎所以。他仗着自己有诗名,天天与京城的王孙阔少一起交游,饮酒狎妓,买瘦马,养娈童,无所不为。

这些倒也罢了,偏偏他与一帮文人雅士组了个“性灵社”。鼓吹写诗文应随心所欲,从天性自由发挥,这就出大事了!

当今世人公认的诗坛第一人——当朝首辅,文渊阁大学士沈德藻怒了。沈首辅一向宣扬写诗要以教化百姓、扬善育德为主,他自是觉得袁梅村简直是颗祸害诗坛的毒草。

不久,翰林院参袁梅村一本,说袁梅村点卯不及时,不敬主官。

巡城御史参奏袁梅村狎妓,有辱官风。

吏部参袁梅村京察不合格,功课错误百出。

廷议将袁梅村削职为民,遣回原籍。好在苏省学政尹继善上本力保,他才得以恢复官身。

两湖总督端方与尹继善素来交好,此时也上奏:“荆州城大,恐荆州知府难以管理,应在城中增设东城县,便于治理。”随即便保举袁梅村当了东城县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