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至尊曲 > 第三百一十七回 酒兴

第三百一十七回 酒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华夏独有,夷族的群众和异域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历史的古简中都有记载。

    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在猿猴的聚居处,常常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

    由此也可推论酒的起源,当由果发酵开始,因为它比粮谷发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种由发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

    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

    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拨,杜康作秣酒”。

    由字面看,是讲他们在作不同的酒。

    “拨”,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醋糟儿”其性温软,其味亦甜。

    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醋糟儿。

    醋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

    “林”,高粱的别称。

    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

    由此看来,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能是高粱酒创始人。

    另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

    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尧作为上古五帝,传说为真龙所化,下界指引民生。

    他带领民众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受到百姓的拥戴,并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因其由龙所化,对灵气特为敏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