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调钓悖论(第3 / 4页)
首先一点,调平水是啥意思,这个大家都懂吧?
空钩半水状态下剪铅皮,直到露出一丢丢浮漂红头,让整根浮漂的目数都处于水的浸泡当中,这时候整根浮漂的剩余浮力基本跟铅皮重力完全抵消!
钓两目三目呢?是在调漂完成之后正常上饵上推漂座,直到露出两目或者三目的钓目!
因为钓目比调目要高,所以子线下钩百分百是到底的,只有子线弯曲了,浮漂才会露出水面更多的目数!
到目前为止,我说的这些内容,大家没有异议吧?这是钓鱼调漂知识的基础!
好,下面继续深入往下聊,当你正常挂饵抛竿入水之后,饵料是不是会给整个钓组一个往下的重力?
这时候,下钩饵料触底,重新平衡之后,下钩重量不参与钓组动态平衡,关键点在上钩!
台钓的双钩子线,是有钩距存在的,子线下钩到底了,上钩呢?这时候上钩的状态,就存疑了!
有的人说,下钩子线弯曲,上钩会被子线支撑力影响轻触底重新达到平衡。
还有的人说,上钩会继续往下,变成半躺底或者水下直立的状态,总之,肯定是到底的!
不少人在家里用调漂桶尝试过这种状态,得出的结论也是一钩躺底,一钩触底!于是深信不疑!
这里误区就来了!
同样的浮漂跟线组,同样调钓、水深、饵料比重下,在调漂桶跟在自然水域当中,双钩的状态可能是有差异的!
中间有啥差别呢?
差别就是,漂桶演示入水到位的过程,线组是直上直下入水,没有摆动下行到底这个过程的,而在外面自然水域,钓组是完全绷直张开的。
入水之后,钓组会在铅坠的拉力下带头开始加速运动,等大线绷直,浮漂就开始受力翻身,随后,铅坠往下的部分,开始二次摆动!
这个摆动状态,是有行程的概念的,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双钩在下降的同时,也在从远点慢慢往回荡,可以拆分成横向的移动,跟垂直往下的移动两个部分,轨迹近似于弧形!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饵料比重比较大,那往下作用力的方向,加速度就会更快,也就意味着饵料从二次摆动,到底的时间缩短了!
双钩落点,就会相对比较远,钓组水下部分的鱼线,绷紧程度就会更高。
而钩子跟鱼饵的比重比较小呢?
比如挂红虫蚯蚓鲜玉米这种饵料,入水飘飘悠悠,加速度小,双钩到底的时间肯定要慢一点,饵料横向的摆幅距离肯定就会大,也就意味着落点距离岸边的长度会更短一些!水面的风线跟水下的水线,更接近九十度垂直!
当第二种情况下,钓组主线部分,绷紧程度就会比较差,存在不如第一种情况直的区别!
因为线的弯曲不同,部分线的张力跟上钩的重力抵消,就会把上钩拉起来处于悬空状态,导致下钩子线弯曲程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越是比重轻饵料跟粗的钓组,这种现象越明显!
如果一钩躺底,一钩触底甚至跪底,可以称之为略钝,那一钩到底,一钩悬空呢?就算不上钓钝了!这种状态可能非常灵敏!
常见的调平水钓两目,挂红虫蚯蚓钓鱼的水下情况,有养鱼大缸条件的兄弟可以自己亲自试验下,绝对跟理论上的状态是有明显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