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乐观的依据(第7 / 10页)
“那就好。”他又指着那头——有一群人围在挂满字画的桥梁结构底下,不知道在干什么——““走,去看看?不哭了吧。”
我揪起衣袖,擦拭两边的泪痕:“谁哭了啊。”
“你啊...”
他走向人堆。我收拾好东西,跟了过去。
原来,老张有个很破旧的收音机。
“老张终于修好了。”有人说。
老古董发出声音:
“近日发生的特大暴雨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此次降水是由于异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插中原大地,在台风“愁晴”和“花火”的推波助澜下,大量水汽因山脉阻挡抬升,被“滞留”在各区境内。其中,东城单日降水量最大高达552.5毫米,灾害评估等级达到了惊人的“史前一遇”......”
桥底群众:
“瞧,人家那下暴雨,我们这一滴水没有。”
“这天越来越热了。”
“是啊,汗蒸。要不是桥底下凉快些,我才不来这里呢。”
......
“你们那下暴雨了......”我看向狐狸。
狐狸:“哇,要真像文件里说的那样,全是酸雨,那里应该是血雨腥风的景象?”
“你确定家里人还好吗?”我知道作为朋友的客套话必须得这么说。
狐狸:“放心,他们好得很。”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
老古董收音机播放下一条新闻:
“大城招收,原政策每日入城原则上限制500人,现临时开放至3000人,前提是,必须参与劳务工作,签订......”
桥底群众人多口杂,众说纷纭,讲个不停:
“要在桥底熬到什么时候啊。”
“不如我们都去大城吧。”
“别去,听说很多人死在路上了。”
“我也听说,大城不待见我们这些贱民啊。”
“我朋友去了,现在一点回音也没有,估计大城那也是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