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小霸王出征(第1 / 3页)
太史慈后悔了。
他后悔当初没有跟刘备走,而是固执的选择来找刘繇。
事实证明刘亨的话完全正确,扬州刺史刘繇真的没有要重用自己的意思。太史慈不知道刘繇把自己当成了什么,招手即来,挥手即去,连个说法也没有,好像是把自己顺从与否当成了他威信大小的一次论证。
太史慈真恨不得暗中发冷箭射死这个家伙,可那只是一厢情愿,想想而已。
当初拒绝刘备的招揽之后,太史慈回到家乡黄县老家看望自己的母亲,母亲很高兴,说多亏他报答了孔融的恩情,否则她一辈子都过意不去。
太史慈把刘备的招揽自己的事告诉了母亲,想问问他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正确?
母亲问了问太史慈对刘备的观感,刘备的为人等等,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
她叹息一声,对太史慈说,你年纪大了,想做什么都随你。
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我听说兴复大汉的人只有一个世祖一个,可是当时天下的文武之士何止千百。对错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希望你不要后悔。
当时太史慈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可是年轻人第一步踏错不是想着回头,而是为了面子也要继续走下去。
太史慈含泪拜别了母亲,单枪匹马渡江去投奔刘繇。
从东莱出发,经过徐州的琅琊、广陵到达丹阳,即便太史慈艺高人胆大,专挑大路走,也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路上还遇到了好几拨儿山匪拦路打劫,丢下几具尸体后,被太史慈的武艺吓退了。
琅琊的治安太差,太史慈在心里鄙视了一把陶谦。当事人在你的辖区碰到了这种事儿,肯定找一把手,别管最后这个事儿原因是什么,都是一把手的锅。
太史慈路上听说关羽在琅琊打了一场胜仗,母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他心里又开始后悔,如果自己参加了这一战,是不是也能够立下功劳呢。
后来又听说刘备等人和徐州军合兵一处,在郯城以东与曹操大战,大败亏输。太史慈既担心刘备等人的境遇,又在心里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看看看看,幸好自己当初没有投靠他吧!
再往后,曹操居然退兵了,据说是刘备的一封信起了作用。太史慈搞不懂,但是听说刘备他们还好好的,心里也为他们高兴。
据说陶谦为了感激刘备,表奏他为豫州刺史,驻扎在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