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黄金大响螺(第2 / 3页)
今天是小退潮,海水变浅才能看到,前几天跑步,这片海面都是浪花,很难看清海床。
李鸣拉住就要下水的风暴,自己不脱鞋就直接走进海水。
金黄色的影子,就藏在膝盖深的水里,走近后李鸣确定是海螺。
不止是海螺,还是大响螺。
响螺很容易识别,身长、屁股尖、单边的开口像个耳朵,外壳有一圈圈的轮廓,一只手顽强能拿住。
被掏出水后,阳光照射下,响螺的外壳成金黄色,格外的好看,比站岸边看时,金色更亮。
响螺的外壳可以像牛角一样吹响,声音嘹亮有穿透力,所以才叫它响螺。
响螺分两种,手里这只外表相对圆润,叫文螺,特点是含肉量大,还有一种外壳菱角突起比较多,含肉比文螺少,也叫角螺。
成熟的响螺个头都比较大,一般都半斤以上,李鸣抓到的这只有1斤多,相对少见,再加上它金色的皮肤,更为罕见。
市场上的响螺又分两种,国内的和美利坚的,国内养殖的批发价一般在100元—120元斤。
国产野生的就贵很多,一斤要三百多元,不到半斤的,一只就要一百多,显得特别昂贵。
美利坚的响螺个头大,价格在国产养殖和野生之间,7两-9两的市价比较稳定,一般在250元-280元斤左右。
不过美利坚的响螺大多是剥好的螺肉进口,很少有活品进口。
李鸣抓到的这只响螺,按野生的价格,一只就能卖三百,加上金色皮肤更贵。
这只黄金大响螺,生长时间超过4年,加上在大海湾浅水生活,可能导致它的肉带有寄生虫,那样就没法卖的。
回到岸边,李鸣狠心将响螺砸破,取出完整的肉,用小刀片开,一只片到透明的肉片,都没有发现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只要没有肉眼可见的寄生虫,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不影响感官,李鸣觉得可以吃。
像海里的海鲜,很多都避免不了寄生虫,只是海鲜的细胞渗透压和人体不同,寄生虫的生存环境,也和人类也不一样,绝大部分寄生虫被吃下就死了,不影响健康。
当然也不提倡什么海鲜都吃刺身,尽量都吃熟的海鲜,熟的更安全。
至于拿到现实里卖,就要拿给谭成检测一次,雾岛的海鲜都要拿到检测报告,才会上市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