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那个孩子(第1 / 3页)
目前,诺久书同皇家合作的最赚钱的不过就是造纸厂和盐场。
大郢的书很贵,贵在纸和印刷。
印刷是因为人工和材料的成本都很高。
而纸张是因为前朝末年才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到了大郢,技术更是都掌握在世家贵族手里,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及至先帝时期,完全摒弃推荐制度,开始全面实行科举制度,这纸张才完全进入民间。
纸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尽管合作的造纸厂因为场地、工人熟练度、以及造纸周期的缘故,今年的产量并不大,一年的成品也将将300旦。
他们这一批纸也算是对市场冲击了一下,后期价格就降了下来。
最后所得,刨除建厂房、工具、人工和材料等成本也就赚了三万七千两左右。
但这三万余两银子是要和其他合伙人分的,就算皇家和他们占股最大,分得的银子加起来也只有将近两万两左右。
这点钱对普通人家来说是巨款,但对国库,甚至是魏家那样的巨富之家来说就是小小一笔。
何来大赚?
不是纸张,那就是晒盐场那边大赚了。
南苑七元盐场的盐晒时间是一年的3月底到九月初,时间只有半年,一边晒,一边卖,截止如今,最后一批盐业已经运离了盐场,剩下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而且在去年正奇他们离开南苑七元盐场的时候,县令齐务正根据周府尹,或者说是根据皇帝的命令,开始征徭役。
以很少的工钱,用以工抵徭役的方式征工扩建盐场。
正是因为征徭役一事,正奇一行才顺利找到机会脱身,离开盐场。
至于张大和张二的船只,从正奇等人离开之后,便成了如魏少主的外家程家那样的普通商人,一个从盐场拿货,转运其他地方售卖的商人而已。
是以诺久书并不清楚盐场的收入。
便随口问道:“难道是盐场那边起来了。”
经过这几年的沉淀、扩建,以及打开销路的动作,这晒盐场要是再不起来,估计就要关门了。
果然,卓阳帝直接咧开了嘴,“今年南苑那边天气好,咱们的盐场足足晒出了七百多万旦,是万旦!以约莫九钱银子一旦的价格发出去,咱们就赚了足足六百多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