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真正始末(第2 / 3页)
闻光寒心里当即就是一个咯噔,但也只能如实回答。
最后,卓阳帝让闻光寒回今南府去,在西南几个府推广良种。
至于京机府一带,已有良种储备,就另找工部之人推广。
至于南边和西边卓阳帝没有安排,但是他的心腹明晃晃让闻光寒交出改良方法,以利天下。
这一动作让闻光寒有点寒心,改良种子的“方法”他早就同卓阳帝说过,还说了若他需要,他就献上。
当时虽然有试探的意思,但也没说假话,闻家庄子及周围那一片的粮食就是证据。
而且他与卓阳帝好歹还有一场师徒情分在。
若卓阳帝开口,闻光寒自然会让阿久拿出合适的种子来,却不想卓阳帝竟然让臣子逼他……
他便寻了个理由回来找诺久书商量此事,诺久书听了当即和闻光寒感同身受,有些心寒。
盐、纸、工事、良种,她因着系统私信和自己心底改善民生的愿望之顾从没藏私,但卓阳帝却步步紧逼,什么都想扒拉进他自己的碗里。
晒盐场,他塞人也就罢了,逼近是关系国家的盐政,但是造纸厂他还打着送礼的名声强塞了人进去,如今更是强逼闻光寒交出改良种子的技术。
如此种种,怎叫人不心寒?
苦笑了一下,诺久书无力道:“但我们哪有这种技术?”
一头闯进了名利的漩涡,诺久书突然想起了“悔教夫婿觅封侯”这句话。
这句话或许不止是后悔夫婿新欢旧爱一堂,可能还有这权利漩涡之下,随波逐流的苦闷和不甘。
也是这个时候,正奇他们抵达了京城。
当初诺久书决定放弃南苑盐场的管理权后,便开始写信给了正奇,让他寻个机会脱身。
这回正奇他们借着张大运盐进京的契机便一起来了,只有姜东来留在了那里,他本不是闻家人,留在盐场对盐场的归属没什么影响。
而如今,诺久书想到的却是,这样也好,正好也能牵制盐场一二,也好拖一下卓阳帝的步伐。
盐场即已放手,种子也不可能留在手中,京中这造纸厂迟早也要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