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小说 >万世之极 > 第134章居者有其屋

第134章居者有其屋(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与媒体上一边倒的对高房价深恶痛绝不同,身居高位,且学过现代经济学的林鸿深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房价高涨有其必然性。

首先,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的房价长期上涨,这是由于人口不断流入所导致的供需矛盾所致。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涌入,这使得对住房的需求处于持续增加之中。而城市的规模存在一个边际效率问题,不可能无限扩张。即便城市仍处于扩张期,建设城市的进度总是跟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

但真正制约居民用地的主要还是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道路和车站等城市交通,以及学校,医院,政府等公共部门,这些都是城市用地的大户。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绿化对土地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正是因为如此之多的土地需求方,这就决定了,在城市中真正能够用于居民居住的土地其实是不足的。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边是越来越有限的土地供给,房价长期上涨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除此以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房地产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支柱产业。

只有不断扩张的房价,才能吸引民间资本持续进入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卖地为政府筹措大笔的城市建设资金,而且房地产产业链长,对相关产业如建筑,建材,汽车,家电甚至是家居用品等的带动作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基于此,联邦政府也在有意无意的促进房子价格的持续上涨。

最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扩张,货币从长期来看一定是增加的,这反应到商品上,就是价格总体上总是上涨的,而房子的居住属性确保了其是最优秀的抗通胀资产。

然而,凡事都过犹不及。

房价上涨过快,必然产生过高的居住成本,不仅使得现有劳动力难以为继,对于城市的新鲜血液,那些不断涌入的新移民更是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长此以往,就伤及了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了。

房价过快上涨,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成本高企,无法转变为城市市民,正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林鸿读遍地球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论著,最终找到了一条均衡发展的道路。既可以满足联邦建设的需求,又可以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新移民的定居落户的问题。.

这就是代号“居者有其屋”的计划。

“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核心要领,也是林鸿解决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农民工难以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联邦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公平和效率”并举的原则。

落实到房子问题,这一原则就转换为“中高端房子商品化,中低端房子配给制”。

房屋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必须品,这就决定了它既有商品属性又有公益属性。

房子实施全部配给制,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最终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如若对房子实施全部商品化,最终会导致居住成本过高,这也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提出来的解决方案。

城市在拓展过程中,政府就会有意识的对房子需求进行分层。

对于有钱人或者对居住品质又要求的人,他们的土地供给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竞拍所得。这些土地的取得成本高,但位置好,房子的小区环境和建筑品质都相对较高,拥有更低的容积率和更好的小区绿化。

尽管土地和建安成本很高,但由于商品房更好地满足了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开发商仍然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出售这些房子,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政府通过对商品房用地量的控制,来调节商品房的供给量,从而可以使得房价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持续向上。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房价上涨,有房的开心,政府税收上升,开发商利润增加,房地产产业链健康发展。

而对于城市居民中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收入决定了他们并不是商品房的买主。

对于这部分人群,政府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提供经济适用房,二是提供廉价公租房。

这两种住房的土地都由联邦政府无偿提供,通过招标的方式,由建筑商承建,并通过政府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

林鸿熟读地球各国发展历史,深知决定房子价格的根本还是地价。

在由国家承担了土地价格之后,普通住房的价格上涨立即就变得和缓和可控。

城市居民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比如在城市工作了一定年限,并缴纳了相应的税金和保险之后,就可以获得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借公租房的资格。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公租房尽管往往相对较为偏僻,且容积率高,小区环境一般,而且户型小,人均居住面积不大,但由于采用了白名单准入制,且全程有政府相关部门监制,房子的建筑品质并没有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