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我和我的祖国(第3 / 8页)
二人吃着聊着,到最后终于说起了主题曲的事情。
冯柯问道:“老弟,《我的祖国》这部国庆50周年献礼电影的主题曲,你有没有把握啊?”
“冯哥,我这才刚看完片子,总得让我回去思考思考啊。”秦川无奈回道。
其实,秦川心里已经有底了。
冯柯拍的这部《我的祖国》,非常像前世70周年国庆献礼的那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一改过去主旋律电影那种不接地气的风格,而是用一些小人物的“群像”刻画,反映影片的爱国主义主题。
以一个个被历史镌刻、被国人铭记的瞬间,见证着新华夏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50周年国庆,歌颂爱国主义精神的礼赞主题,肯定是要凸显出高昂宏大的感觉。
但这部影片同样是别出心裁地以小见大,塑造了身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从这些人物的故事去折射出祖国的复兴历程。
这些人物,既有取材史实的真实人物,如英雄飞行员、有巨大贡献的科研人员、模范基层干部等。
也有大胆创设的艺术形象,如出租车司机、普通学生、上班族等。
这些在大事件中鲜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无闻而又矢志不渝地将“小我”的人生篇章,无私地融入华夏的“大我”华章中。
大时代中,风云人物壮怀激烈,而小人物的故事又可亲可敬。
时代变迁,人生各异,命运殊途,在慨叹与唏嘘中,影片赋予了历史温暖人心的热度。
可以说这是主旋律电影中,第一次强调“小我”的概念。
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永远都是在强调“大我”,强调集体、强调国家。
尤其是很多主旋律电影,过于歌颂英雄人物为“大我”而牺牲“小我”,为“大家”而放弃“小家”。
那些电影,虽然传达的精神没错,但总感觉离普通人太远,有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意味。
“大家”重要,而“小家”同样重要。
常说没有“大家”,哪来“小家”。
可如果“小家”不幸福,那“大家”又有何意义?
“大家”和“小家”应该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两面才对。
普通人,即使过好“小家”,一样是在为“大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