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宿州赵荣(第2 / 3页)
东汉末,曹操为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设潼关。
潼关因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它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只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潼关地处晋、陕、豫要津,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关中东大门进出三秦之锁钥,是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叶治站在潼关北关远眺,“几”字形的黄河在这里打了一个六七十度的大弯,由从北往南纵向拐头往东,浩浩荡荡、奔竞不息
面对着大自然的造物神工,叶治突然感觉人的渺小,不由心生感慨,情不自禁地张嘴吟诵道:
“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一阙《临江仙》!”
吴一帆抚掌叹道:“豪放含蓄,高亢深沉,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平添万千感慨。相公此词足以与东坡居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竞风流,定能闪耀千古。”
“惯犯”叶治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相公,属下有个不情之请,请相公应允。”吴一帆有些激动朝叶治深深一揖,微微涨红着脸道:“相公能否手书此阙《临江仙》赐给属下。”
“这,”叶治神情一尬,感觉有些下不去手。
“相公!”吴一帆把身子躬的更低,“请相公应允。”
“老吴啊,不就是一幅字吗,不值得如此大礼。”
唉,偷一次是偷,偷一辈子也是偷,管他呢,杨慎反正也不知道我是偷他的。
见叶治答应,吴一帆大喜道:“多谢相公成全,属下也有传家宝了!”
“哈哈……。”
叶治和呼延通、种彦崮都笑了起来,这个吴一帆虽然看上去刻板点,其实还是挺可爱的。
吴一帆在抢险救灾中的表现给叶治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经过考察,百姓风评也很好,所以叶治把这个有着这么一个神俊名字的黢黑小老头调到了身边。
“走,去东关看看。”
潼关作为天下雄关,其关城的规模可不小。